Main Block Area
:::
Foreign scholars personal information
Han-Je Park 朴漢濟
Sex:Male 男
Nationality:Korea 韓國
Period for Grants:6個月
박 한 제
照片 Photo : 朴漢濟 Han-Je Park

CCS Grant

1990/7~1990/12

Instituion:Deportment of Asian History, 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韓國漢城大學東洋史學科

Topic:Unfolding of Sino-Barbarian Synthesis in the Later Northern Dynasties南北朝時代胡漢民族交融研究

Specialty:南北朝、歷史、社會理論

Present

Instituion:Department of Asian History, 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 South Korea

韓國首爾大學東洋史學科

Specialty:歷史(中國中世紀史)、歷史(魏晉至唐朝)

Homepage: Harvard-Yenching Institute
百度百科

Work catalog
  • 朴漢濟. 1981. 闵斗基等共编:《东洋史讲义要纲》,汉城,知识产业社
  • 朴漢濟. 1988. 中國中世胡漢體制研究 / 朴漢濟著
  • 朴漢濟. 1997. 《人生,我的五十自述》,汉城韩吉社(音)
  • 朴漢濟,金浩东等共编. 2002. 《走向欧亚千年》,汉城四季
  • 朴漢濟. 2003. 《英雄时代的辉煌与暗淡:三国、五胡十六国时代》,《朴汉济教授中国历史纪行》1,汉城四季
  • 朴漢濟. 2003. 《江南的浪漫与悲剧:东晋南朝时代》,《朴汉济教授中国历史纪行》2,汉城四季
  • 朴漢濟. 2003. 《向着世界帝国的征程:北朝、隋朝及初唐时代》,《朴汉济教授中国历史纪行》3,汉城四季
Article catalog
  • 朴漢濟. 1979. 《南北朝末-隋初过渡时期的士大夫形象—­—以颜之推的颜氏家训为中心》,载于《东亚文化》16期,汉城大东亚文化研究所
  • 朴漢濟. 1979. 越南独立王朝形成考——通过对外关系及确立官制形成越南的独立性》,载于《汉城大东洋史学科论集》3
  • 朴漢濟. 1982. 南北朝时代的南北关系——以交易和交聘为中心》,载于《韩国学论丛》4,国民大韩国学研究所
  • 朴漢濟. 1983. 《魏晋南北朝时期贵族制研究》,载于《韩国学论丛》5
  • 朴漢濟. 1984. 《前期五胡政权与汉人士族——有关胡汉问题》,载于《韩国学论丛》6
  • 朴漢濟. 1984. 《高允的(390-487)的理想与行动——与崔浩作一比较》,载于《历史与人的对应》,《高柄翊先生回甲纪念史学论丛》
  • 朴漢濟. 1985. 《日本的中国中世纪史分期——以封建制及贵族制论为中心》,载于《中国史论丛》1,国民大中国学研究所
  • 朴漢濟. 1985. 《前秦苻坚政权的性质——有关胡汉体制与统一体制的建构过程》,载于《东亚文化》23
  • 朴漢濟. 1986. 《北魏均田制的成立与胡汉体制》,载于《东洋史学研究》24,韩国东洋史学会
  • 朴漢濟. 1989. 《魏晋南朝贵族制及期性质》,载于汉城大东洋史学科编:《讲座中国史》Ⅱ,知识产业社
  • 朴漢濟. 1989. 《胡汉体制的展开及构造》,载于《讲座中国史》Ⅱ
  • 朴漢濟. 1993. 《七世纪隋唐两朝向韩半岛推进原因考——有关隋代和唐初皇帝正统性确保问题》,载于《东洋史学研究》43
  • 朴漢濟. 1993. 《木兰诗的时代——北魏孝文帝时期对柔然战争》,载于《五松李公范先生停年纪念东洋史论丛》,知识产业社
  • 朴漢濟. 1994. 《东汉末魏晋时期士大夫的政治目标与人物评价》,载于《历史学报》143
  • 朴漢濟. 1995. ‘侨民体制’的展开与南朝史——为整体理解南北朝史的一个提案》,载于《东洋史研究》50
  • 朴漢濟. 1996. 《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研究而提出的一个方案》,载于《金文经先生停年退任纪念东亚细亚研究论丛》
  • 朴漢濟. 1998. 《武则天和东都洛阳——试论武则天长期居住在洛阳的原因和都城构造的变化》,载于《武则天研究论文集》,山西古籍出版社
  • 朴漢濟. 1998. 《东魏北齐时代胡汉体制的展开——胡汉矛盾与二重结构》,载于《分裂与统一——中国中世纪诸样象》,知识产业社
  • 朴漢濟. 1998. 《新胡汉体制论》,载于《魏晋隋唐史研究》4
  • 朴漢濟. 2000. 《唐代长安的空间构造与蕃人生活》,载于《全海宗先生八十颂寿纪念论丛》,知识产业社
  • 朴漢濟. 2000. 《西魏北周时期“周礼”官制的采用及其意义》,载于《中国学报》42
  • 朴漢濟. 2003. 《一个历史学者独特的中国史观——闵斗基先生的中国古代史、中世纪史研究的成果与意义》,载于《魏晋隋唐史研究》10
  • 《南北朝末-隋初过渡时期的士大夫形象—­—以颜之推的颜氏家训为中心》,载于《东亚文化》16期,汉城大东亚文化研究所,1979年6月
  • 《越南独立王朝形成考——通过对外关系及确立官制形成越南的独立性》,载于《汉城大东洋史学科论集》3,1979年12月
  • 《南北朝时代的南北关系——以交易和交聘为中心》,载于《韩国学论丛》4,国民大韩国学研究所,1982年2月
  • 《魏晋南北朝时期贵族制研究》,载于《韩国学论丛》5,1983年2月10
  • 《前期五胡政权与汉人士族——有关胡汉问题》,载于《韩国学论丛》6,1984年2月
  • 《高允的(390-487)的理想与行动——与崔浩作一比较》,载于《历史与人的对应》,《高柄翊先生回甲纪念史学论丛》,1984年12月
  • 《日本的中国中世纪史分期——以封建制及贵族制论为中心》,载于《中国史论丛》1,国民大中国学研究所,1985年1月
  • 《前秦苻坚政权的性质——有关胡汉体制与统一体制的建构过程》,载于《东亚文化》23,1985年12月
  • 《北魏均田制的成立与胡汉体制》,载于《东洋史学研究》24,韩国东洋史学会,1986年12月
  • 《北魏王权的胡汉体制——有关北魏社会变质问题》,载于《震檀学报》64,韩国震檀学会,1987年12月;载于韩国东洋史学会编:《中国史研究的成果与展望》,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6月;载于《北朝研究》(山西大同)1993-1期;载于日本《唐代史研究会会报》4,1991年7月
  • 《北魏对外政策与胡汉体制——有关统一体制》,载于《历史学报》116,韩国历史学会,1987年12月
  • 《魏晋南朝贵族制及期性质》,载于汉城大东洋史学科编:《讲座中国史》Ⅱ,知识产业社,1989年12月
  • 《胡汉体制的展开及构造》,载于《讲座中国史》Ⅱ,1989年12月
  • 《北魏洛阳社会与胡汉体制——以都城区划和居民分布为核心》,载于《泰东古典研究》6,泰东古典研究所,1990年2月;日本《お茶の水史学》34,1991年4月;《河洛春秋》(洛阳),1994-1、2期;《中原文物》)(郑州),1998-4期
  • 《七世纪隋唐两朝向韩半岛推进原因考——有关隋代和唐初皇帝正统性确保问题》,载于《东洋史学研究》43,1993年4月
  • 《西魏北周时代胡姓的重行与胡汉体制——向‘三十六国九十九姓’姓氏体制回归的目的和逻辑》,载于《北朝研究》1993-2期(总第11期);《文史哲》1993-3期,山东大学
  • 《西魏北周时代的赐姓与乡兵的府兵化》,载于《历史研究》1993-4期(总第224期),中国《历史研究》编辑部
  • 《木兰诗的时代——北魏孝文帝时期对柔然战争》,载于《五松李公范先生停年纪念东洋史论丛》,知识产业社1993年9月
  • 《东汉末魏晋时期士大夫的政治目标与人物评价》,载于《历史学报》143,1994年9月
  • 《西魏北周时代胡汉体制的展开——胡姓再行的经过及其意义》,载于《魏晋隋唐史研究》创刊号,1994年10月;翰林科学院编:《历史的再造明(2)——历史上的乱与革命》,图书出版小花,1997年12月
  • 《‘侨民体制’的展开与南朝史——为整体理解南北朝史的一个提案》,载于《东洋史研究》50,1995年4月
  • 《南北朝末羁旅诗人庾信的行迹——与颜之推做一比较》,载于《黄元九先生停年纪念论丛——东亚人间百态》,图书出版惠安,1995年6月;《东南文化》1998年增刊2,南京《东南文化》编辑部
  • 《东晋南朝史与侨民——‘侨旧体制’的形成与展开》,载于《东洋史学研究》53,1996年1月
  • 《‘侨旧体制’的展开与东晋南北朝史——为整体理解南北朝史的一个提案》,载于《北朝研究》(中国大同)20,1995年12月;中国魏晋南北朝史研究会骗:《魏晋南北朝史研究》,湖北人民出版社,1996年10月
  • 《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研究而提出的一个方案》,载于《金文经先生停年退任纪念东亚细亚研究论丛》1996年6月;《中国前近代史理论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湖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
  • 《中国历代首都类型及社会变化——以‘唐宋变革’为中心》,载于《第40届全国历史学大会发表要旨》,东洋史学会,1997年5月;东洋史学会编:《历史与都市》,汉城大出版部,1999年
  • 《武则天和东都洛阳——试论武则天长期居住在洛阳的原因和都城构造的变化》,载于《武则天研究论文集》,山西古籍出版社,1998年
  • 《东魏北齐时代胡汉体制的展开——胡汉矛盾与二重结构》,载于《分裂与统一——中国中世纪诸样象》,知识产业社,1998年
  • 《新胡汉体制论》,载于《魏晋隋唐史研究》4,1998年
  • 《唐代长安的空间构造与蕃人生活》,载于《全海宗先生八十颂寿纪念论丛》,知识产业社,2000年
  • 《北魏均田制成立的前提——征服君主统治中国及确保资源的方法》,载于《东亚文化》37,1999年
  • 《五胡赫连夏国都城统万城的选址及构造——论胡汉国家的都城经营方式》,载于《东洋史学研究》69,2000年
  • 《魏晋南北朝时期各王朝定都的意义——以洛阳和邺为中心》,载于《历史学报》168,2000年
  • 《西魏北周时期“周礼”官制的采用及其意义》,载于《中国学报》42,2000年
  • 《胡族的中原统治与北魏均田制》,载于《魏晋隋唐史研究》8,2001年
  • 《北魏的对民政策与均田制》,载于《东亚文化》39,2001年
  • 《北魏均田法令笺释》,载于《汉城大学校东洋史学科论集》25,2001年
  • 《胡族的中原统治与北魏的均田制》,载于《中国的历史世界——统一的体系与多元的发展——第一届中国史学会国际学术会议研究报告集》,东京都立大学出版会,2002年
  • 《隋唐长安城的市场风景——胡汉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之现场》,载于《历史教育》84,2002年
  • 《中国古代都市——以汉唐都城构造为中心》,载于《讲座韩国古代史》卷7,驾洛国史迹开发研究院,2002年12月
  • 《为胡汉体制做一论辩——答金裕哲、周伟洲、川本芳昭教授的论评》,载于《历史学报》177,2003年
  • 《一个历史学者独特的中国史观——闵斗基先生的中国古代史、中世纪史研究的成果与意义》,载于《魏晋隋唐史研究》10,2003年
Photo
Scholar's Pho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