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籍
|
姓名(英)
|
姓名(中)
|
機構
|
職稱
|
研究主題(中)
|
獎助期限
|
Australia
|
Tets Kimura
|
|
Flinders University
|
博士後研究
|
通過流行文化研究以探索台灣在東亞地區的認同展現
|
3
|
Brazil
|
Thiago De Oliveira Braga
|
武昭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Davis
|
博士候選人
|
茶的社會⽣態:在台灣的茶藝實踐
|
5
|
France
|
Hugo Tierny
|
田予光
|
Ecole Pratique des Hautes Etudes & The Catholic Institute of Paris
|
博士候選人
|
中國霸權在東西邊陲的影響力控制和「拒入」戰略邏輯:以台灣和中亞為例
|
5
|
Germany
|
Amtul Shaheen
|
香麗
|
University of Cologne, Cologne, Germany
|
博士候選人
|
跨越邊界的伊斯蘭與倫理: 關於臺灣穆斯林差異性與親和行的民族志研究
|
5
|
Germany
|
Ricarda Brosch
|
瑞琦
|
The Courtauld Institute of Art
|
博士候選人
|
從盛到衰其間年代:嘉慶宮廷藝術
|
5
|
Germany
|
Kevin Bockholt
|
柏科文
|
University of Hamburg
|
博士候選人
|
民國初期中國知識分子對一戰的反思
|
4
|
Hungary
|
Krisztina Kinga Hoppál
|
可茉
|
Eötvös Loránd University
|
助理教授
|
古羅馬帝國與南海航線貿易網絡
|
4
|
Italy
|
Tamburello Giuseppa
|
朱西
|
University of Palermo, Italy
|
助理教授
|
在中國詩歌更新過程當中詩人紀弦(1913-2013)詩學評論
|
5
|
Italy
|
Flaminia Pischedda
|
芳菲
|
University of Oxford
|
博士候選人
|
數字卦出土材料的重新整理
|
4
|
Italy
|
Riccardo Moratto
|
莫冉
|
|
獨立研究者
|
王國維詩學跨語言詮釋研究
|
5
|
Italy
|
Giovanni Vitiello
|
|
University of Naples "L'Orientale"
|
教授
|
帝制晚期中國的世情小說
|
2
|
Italy
|
Federica Ferlanti
|
馮樂怡
|
Cardiff University
|
助理教授
|
最窄的鴻溝? 台灣和中國從1950到1980年代期間的政治動員和文化不服從
|
4
|
Malaysia
|
Yee Woon Tang
|
陳依雯
|
|
獨立研究者
|
書籍傳播與知識建構——以段成式《酉陽雜俎》為中心
|
5
|
New Zealand
|
Limin Bai
|
白莉民
|
Victoria University of Wellington, New Zealand
|
副教授
|
晚清上海知識分子之間的相交與相爭:1890-1911
|
5
|
Singapore
|
Wee-Siang Margaret Ng
|
黃薇湘
|
College of Wooster
|
副教授
|
婦科與痛的歷史
|
5
|
Singapore
|
Ying Jia Tan
|
陳穎佳
|
Wesleyan University
|
助理教授
|
財富的泉源:東亞經濟奇蹟塑造過程中的塑膠
|
5
|
Spain
|
Regina S Llamas
|
雷伊娜
|
IE University Spain
|
副教授
|
王國維和任中敏對於中國戲曲起源的兩種觀點
|
2
|
Spain
|
Jose Antonio Canton Alvarez
|
康赫諳
|
Department of History, University of Lodz
|
助理教授
|
步可汗的後塵: 蓋倫派醫學對元明中醫的影響 (1271年-1644年)
|
3
|
UK
|
Bi-yu Chang
|
張必瑜
|
SOAS, University of London
|
副教授
|
殖民凝視: 異國情調與「寶島」意象
|
2
|
Ukraine
|
Hanna Dashchenko
|
|
Oles' Honchar Dnipro National University
|
副教授
|
跨時空、跨語言的中世紀中國女性詩歌:李清照在台灣、中國和蘇聯的著作的接受
|
5
|
USA
|
Joseph S.C. Lam
|
林萃青
|
The School of Music, Theater, and Danc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
教授
|
崑曲在台灣的演出與容受 (1990-2020)
|
5
|
USA
|
Justin Ritzinger
|
芮哲
|
University of Miami
|
副教授
|
現代主義的魅化:自下而上考察人間佛教
|
2
|
USA
|
Hannibal Taubes
|
韓理堡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
博士候選人
|
壁畫後壁畫:牆壁上塗繪與中國社會,1500-2020
|
5
|
USA
|
Benno Weiner
|
魏本岩
|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
副教授
|
從帝國邊疆到社會主義的國家:以共和國和毛澤東早期時的民族文化邊緣為中心
|
4
|
USA
|
Evan N. Dawley
|
戴維理
|
Goucher College
|
副教授
|
中國人在內,中國人在外和現代國家的全球性的創造
|
2
|
USA
|
Coleman Mahler
|
馬克文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
博士候選人
|
農村調查在國家與社會交流中:社會科學專業知識在國共兩黨之內的比較歷史分析,1940-1980
|
5
|
USA
|
Andrea Valedón-Trapote
|
|
University of Michigan-Ann Arbor
|
博士候選人
|
創制蒙古至尊:元代及明初朝堂中族裔的性別化
|
5
|
USA
|
Yiming Ha
|
哈一鳴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
博士候選人
|
為國而戰:軍事動員、國家建設與中國的蒙古轉型,960-1644 CE
|
5
|
USA
|
Jian Gao
|
高堅
|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
|
博士候選人
|
橫跨太平洋:墨西哥海外華人的跨國研究
|
4
|
USA
|
Qin Shao
|
邵勤
|
The College of New Jersey
|
教授
|
離世的煩惱:當代中國管理死亡問題的挑戰
|
5
|
USA
|
Tina Johnson
|
|
Saint Vincent College
|
教授
|
20世紀中國的婦產科
|
5
|
USA
|
Samuel Pittman
|
皮東關
|
Julius-Maximilians-Universität Würzburg
|
博士候選人
|
薛瑄其人:由其社會網絡來考察
|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