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年
2月
20日
|
魏令芳博士接任本中心學術交流組組長,並兼資料組服務組組長。 |
|
111年
10月
|
與泰國朱拉隆功大學合辦「臺灣漢學講座」,採線上直播辦理,邀請泰國朱拉隆功大學法律學系講師Arm Tungnirunu以及亞洲基金會研究員班傑明.札瓦基(Benjamin Zawacki),主講「China-US Geopolitics in the 21st Century(廿一世紀中美地緣政治)」。 |
|
111年
10月
|
與瑞士蘇黎世大學合辦「臺灣漢學講座」,採線上與實體混合辦理,邀請香港中文大學文化及宗教研究系兼任教授林松輝(Song Hwee Lim),主講「Taiwan Cinema As Soft Power: Authorship, Transnationality, Historiography(臺灣電影軟實力:作者身分、跨國屬性、歷史編撰學)」。 |
|
111年
10月
|
與法國法蘭西學院合辦「臺灣漢學講座」,採線上直播,邀請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史學系退休副教授韓嵩(Marta Hanson) ,主講「‘Grasping Heaven and Earth’ (Qian Kun zai wo): The Healer’s Hand in Classical Chinese Medicine(乾坤在握:中醫的醫者之手)」。 |
|
|
111年
8月
|
與捷克歐洛幕奇市帕拉茨基大學合辦「臺灣漢學講座」,邀請芬蘭赫爾辛基大學文化院亞洲研究學系教授陳玉文(Julie Yu-Wen Chen),主講「The Uyghur Issue(維吾爾議題)」。 |
|
111年
7月
|
與德國萊比錫大學合辦「臺灣漢學講座」,採線上與實體混合辦理,邀請政治大學哲學系副教授馬愷之,主講「Vom Wert der Selbstlosigkeit – Überlegungen zu Ernst Tugendhats Modell einer gegenwärtigen Mystik (論儒道釋之「無我」——對恩斯特·圖根哈特當代神秘主義模型的思考)」。 |
|
111年
5月
|
本館漢學研究中心與波蘭比得哥什卡基米日維爾基大學 (Casimir the Great University in Bydgoszcz, Poland) 語言學院合辦中臺文學、文化暨藝術系列線上講座。活動於2022 年5 月13-14 日假「比得哥什漢學家學術會議:第一屆漢語語言學、華語語系文學暨華人文化國際研討會(Sinologists in Bydgoszcz: The 1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hinese Languages, Literature, and Culture)」舉行,兩場講座分別邀請國際知名語言學研究學者連金發教授 (國立清華大學)與葉正道教授(澳洲國立大學)擔任主講。 |
|
111年
5月
|
與臺灣文學學會合辦「前進世界──臺灣文學海外系列講座」,採線上直播。分別邀請知名臺灣文學作家巴代、陳耀昌、李昂、吳晟、劉克襄、賴香吟等人主講。 |
|
111年
3月
|
與政治大學華人主體性研究中心合辦「第二屆歐美漢學國際青年學者會議」。 |
|
111年
3月
|
與中山大學文學院合辦「青年漢學標竿學習──國際漢學家訪談系列活動」。 |
|
110年
12月
|
辦理「《漢學研究通訊》與數位傳播時代工作坊」,邀請長期以來支持《漢學研究通訊》之各學術機構通訊員參與,並頒發感謝狀(分為「學術資訊傳播機構獎」與「學術資訊傳播個人獎」)。同時辦理專題演講,邀請中央大學歷史所副教授兼所長蔣竹山分享經驗。 |
|
110年
12月
|
與澳洲國立大學、澳亞臺灣研究協會合辦「臺灣現況對話:在世界尋找臺灣的位置」(Taiwan Update: Positioning Taiwan in the World)學術研討會。 |
|
110年
12月
|
與澳洲國立大學會、澳亞臺灣研究協會合辦「臺灣漢學講座」,採線上與實體混合辦理,邀請澳洲斯威本科技大學費約翰(John Fitzgerald),主講「Fifty years of National Shame (國恥) or Century of Humiliation (百年恥辱) ? Resentment, Shame and Legitimacy in the Political History of Modern China」。 |
|
110年
12月
|
與捷克科學學院亞非研究所合辦「臺灣漢學講座」,採線上直播,邀請倫敦大學國王學院電影學系Prof. Chris Berry,主講:「Taiwanese-Language Cinema as an Alternative Cinema of Poverty」。 |
|
110年
11月
|
與拉脫維亞國家圖書館合辦「臺灣漢學講座」,採線上直播,邀請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所長盧慧紋,主講「八到十一世紀的狂草與禪僧 (Wild Cursive Calligraphy, Poetry, and Buddhist Monks in the Eighth Century and Beyond)」。 |
|
110年
11月
|
與匈牙利科學院圖書資訊中心合辦「臺灣漢學講座」,採線上直播,邀請中研院文哲所陳相因副研究員,主講「大師、摩羅與狂人:魯迅創作的瘋狂與馴化 (Master, Mara and the Mad Man: Absorbing Russia and the East Europe in the Prose of Lu Xun)」。 |
|
110年
10月
|
與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圖書館合辦「臺灣漢學講座」,採線上直播,邀請中研院歐美研究所副研究員王智明,主講「落地轉譯:臺灣外文研究的百年軌跡(Rearticulations: Hundred Years of Foreign Literature Studies in Taiwan)」。 |
|
110年
10月
|
與中山大學文學院合辦「跨文化漢學之島:國際漢學平臺在中山系列活動」。 |
|
110年
9月
|
漢學研究中心成立四十周年慶祝大會暨「深耕茁壯——臺灣漢學四十回顧與展望」學術論壇 |
|
110年
9月
|
出版《深耕茁壯——臺灣漢學四十回顧與展望》 |
|
110年
9月
|
與日本京都大學合辦「臺灣漢學講座」,採線上直播,邀請政治大學歷史系特聘教授楊瑞松,主講「近代中國國族集體記憶的「東亞病夫」(Sick Man of East Asia” in the Collective Memory of Modern China)」。 |
|
110年
6月
|
與越南胡志明市國家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大學合辦「臺灣漢學講座」,採線上直播,邀請成功大學特聘教授陳益源,主講「在臺灣與金門遇見越南 (Encountering Vietnam: An Interdisciplinary Perspective from Taiwan and Kinmen)」。 |
|
110年
4月
|
與比利時根特大學合辦「臺灣漢學講座」,採線上直播,邀請輔仁大學宗教學系林佩瑩教授,主講「On the Materiality of the Cultural Identity of the Tang Dynasty: East Asian Buddhist Networks behind a Royal Portrait(唐代物質文化與文化認同:以一幀太子繪像之東亞佛教交流網絡為例)」。 |
|
110年
3月
|
與美國華盛頓大學東亞圖書館(Tateuchi East Asian Library,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以及該校「臺灣研究計畫(Taiwan Studies Program,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合辦「臺灣漢學講座」,採線上直播,邀請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許雪姬所長,主講「臺灣史研究的現況與發展(The Current Status and Development of the Studies of Taiwan History)」。 |
|
110年
2月
|
與加拿大多倫多大學鄭裕彤東亞圖書館(Cheng Yu Tung East Asian Library of the University of Toronto)合辦「臺灣漢學講座」,採線上直播,邀請國立東華大學法律學系主任蔡志偉Awi Mona教授,主講「National Apology and Reinvigoration of Indigenous Rights in Taiwan(臺灣原住民族的權利振興與國家道歉)」。 |
|
110年
1月
|
與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合辦臺灣漢學講座,採線上直播,邀請臺灣大學陳昭如教授,主講「走向婚姻平權之路:一個臺灣走向婚姻平權之路:一個臺灣的故事 (Marriage on the Road to Equality: A Taiwan Story)」。 |
|
109年
12月
|
出版《道教與地方宗教──典範的重思國際研討會論文集》 |
|
109年
12月
|
與以色列臺拉維夫大學合辦「臺灣漢學講座」,採線上直播,邀請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雷祥麟研究員,主講「The Dawn of Western Science as Cultural Authority in China: Tianyanlun (On Heavenly Evolution) in the Post-1895 Debate over Preserving China’s Dogma(科學文化權威的黎明《天演論》與甲午戰後的保教之辯)」。 |
|
109年
11月
|
與俄羅斯科學院東方研究所合辦「臺灣漢學講座」,採線上直播,邀請國立臺灣大學石之瑜教授,主講「In the Intellectual History of China Studies: Colonialism, Religion, and Their Post-Chinese Consequences(在中國研究知識史的脈絡中活躍:殖民主義、宗教及其衍生的後華性現象)」。 |
|
109年
11月
|
與愛丁堡大學合辦「臺灣漢學講座」,採線上直播,邀請國立政治大學劉昭麟教授,主講「A Distant Exploration of Literary Writings and Historical Documents in Classical Chinese(文言文學作品及歷史文獻的數位探索)」。 |
|
109年
10月
|
與北歐亞洲研究中心、臺灣女性學學會合辦「性別化的變遷:女性主義知識生產與跨國行動參與」國際研討會,採線上直播。 |
|
109年
9月
|
與輔仁大學華裔學志漢學研究中心、德國聖奧古斯丁華裔學志研究所合作、輔仁大學宗教系,以及波蘭華沙大學漢學系等,共同主辦2020 華裔學志國際會議「基督宗教與道家/道教的會遇:經典、詮釋與對話」國際研討會、「青年學者論壇暨漢學學群工作坊」等系列活動。 |
|
109年
1月
12日
|
本中心與拉曼大學(University Tunku Abdul Rahman)合作舉辦「臺灣漢學講座(Taiwan Lectures on Chinese Studies)」,邀請中央大學中文系葉振富教授,主講「蘇東坡的飲食詩學」。 |
|
108年
10月
24日
|
本中心與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合作辦理「臺灣漢學講座」,邀請交通大學劉紀蕙教授主講「新自由主義資本邏輯美學化及其反制:論徐冰與陳界仁的藝術介入」。 |
|
108年
10月
21日
|
本館曾淑賢館長受邀參加由德國奧古斯丁華裔學志漢學研究院(Monumenta Serica Institute, Sankt Augustin)和臺灣華裔學志漢學研究中心(Monumenta Serica Sinological Research Center)共同主辦之「Sinology–Chinese/China Studies–Guoxue: Their Interrelation, Methodologies, and Impact」國際研討會發表論文。 |
|
108年
10月
17日
|
本中心與斯洛維尼亞盧比亞納大學合作辦理「臺灣哲學與儒學的傳統保存國際學術研討會」,邀請國內外相關領域學者23人共同發表,並策劃「臺灣哲學與儒學的傳統保存主題書展」,於會場外配合會議主題展出臺灣相關出版品計108種109冊,引介臺灣相關領域之學術研究成果。 |
|
108年
10月
15日
|
本中心與馬來西亞馬來亞大學合作辦理「臺灣漢學講座」,邀請中研院鄭毓瑜院士主講「『可發聲性』與『可體現性』─詩國革命的漢語脈絡」。 |
|
108年
10月
9日
|
本中心與荷蘭萊頓大學合作辦理「臺灣漢學講座」,邀請中研院近史所林滿紅教授主講「逐漸浮現的太平洋──我的海洋史研究」。 |
|
108年
10月
|
The Center and the University of Malaya co-hosted a session of “Taiwan Lectures on Chinese Studies.” Yu-yu Cheng, academician at Academia Sinica, was invited to present “‘Utterability’ and ‘Embodiment’: The Contexts of Chinese Language in the Poetic and Literary Revolutions.” |
|
108年
10月
|
The Center and Leiden University co-hosted a session of “Taiwan Lectures on Chinese Studies.” Lin Man-houng, research fellow at the Institute of Modern History, Academia Sinica, was invited to present “The Gradually Emerging Pacific—My Maritime History Studies.” |
|
108年
9月
9日
|
本中心與蒙古國家圖書館合作辦理「臺灣漢學講座」,邀請中國文化大學王明蓀退休教授主講「元代蒙古對中國的統治與管理」。 |
|
108年
7月
1日
|
本中心與日本東京大學合作辦理「臺灣漢學講座」,邀請政治大學薛化元教授主講「從戒嚴到解嚴──臺灣的轉型正義及人權落實」。 |
|
108年
7月
|
The Center and the University of Tokyo co-hosted a session of “Taiwan Lectures on Chinese Studies.” Hua-Yuan Hsueh, professor at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was invited to present “From the Enforcement to the Lifting of Martial Law: The Implement of Transitional Justice and Human Rights in Taiwan.” |
|
108年
5月
9日
|
本中心與義大利羅馬大學合作辦理「臺灣漢學講座」,邀請中研院文哲所劉瓊云教授主講「神魔傳統遇上海外知識——《三寶太監西洋記》中的世界想像」。 |
|
108年
5月
7日
|
本中心與義大利威尼斯大學合作,辦理「臺灣漢學講座」邀請中研院文哲所劉瓊云教授,主講「印刷忠誠——《日記故事》中道德典範的形塑與轉化」。 |
|
108年
5月
|
為擴大學術活動訊息傳播,成立漢學研究通訊電子報Facebook專頁。 |
|
108年
3月
21日
|
本中心派員赴美丹佛市辦理美國亞洲學會(AAS)年會書展,共展出圖書及DVD 342種 351冊。 |
|
107年
11月
30日
|
本中心與德國萊比錫大學合辦「道教與地方宗教──典範的重思國際學術研討會」(Conference on Daoism and Local Cults: Rethinking the Paradigms),會中發表論文13篇。 |
|
107年
11月
29日
|
本中心與德國萊比錫大學合作,辦理「臺灣漢學講座」,邀請政治大學華人宗教研究中心李豐楙講座教授,主講「送瘟與代巡:道教與儒教/家對瘟疫流行的兩種詮釋(Expelling Plagues and “Patrolling on Behalf of Heaven”: Two Different Explanations of Plagues Between Daoism and Confucianism)」。 |
|
107年
11月
26日
|
本中心與英國牛津大學合作,辦理「臺灣漢學講座」,邀請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胡曉真所長,主講「明清文學想像中的族群呈現(Representing Ethnicity in Ming-Qing Literary Imagination)」。 |
|
107年
11月
9日
|
本中心與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合作,辦理「臺灣漢學講座」,邀請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蘇蘅教授,主講「民粹主義、社交媒體,與 2018 年臺灣縣市長選舉(Populism, Social Media and 2018 Mayoral Election in Taiwan)」。 |
|
107年
10月
30日
|
本中心與泰國朱拉隆功大學合作,辦理「臺灣漢學講座」,邀請國立暨南大學東南亞學系陳佩修教授,主講「臺灣的泰國研究及泰國形象(Thai Studies and Thai Images in Taiwan)」。 |
|
107年
8月
29日
|
本中心派員赴英國格拉斯哥大學(University of Glasgow)參加歐洲漢學學會(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Chinese Studies,EACS)雙年會,並辦理書展,展出近3年來臺灣出版之漢學相關書刊及視聽資料,計圖書312種、327冊,展後圖書贈予格拉斯哥大學與愛丁堡大學。 |
|
107年
6月
29日
|
本中心與韓國延世大學合作,舉辦「臺灣漢學講座」,邀請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祝平次教授,主講「臺灣的數位人文研究與教育:現況與困境」。 |
|
107年
6月
26日
|
本中心與日本京都大學合作,舉辦「臺灣漢學講座」,邀請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祝平次教授,主講「數位人文在臺灣:過去、現況,與未來(The Digital Humanities in Taiwan: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
|
107年
6月
7日
|
本中心與捷克科學亞非研究所合辦「操控媒體:明以降中國的新聞與『假新聞』國際學術研討會」,會中發表論文15篇。並邀請中央研究院王汎森院士,主講「明清以來的輿論社會」;德國赫爾蒂行政學院施達妮Daniela Stockmann教授,主講「什麼是數位時代的假新聞(What is Fake News in the Digital Age?)」。 |
|
107年
5月
10日
|
本中心與斯洛維亞盧比亞那大學合作,舉辦「臺灣漢學講座」,邀請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副長暨哲學系教授李賢中,主講「從思想單位研究先秦儒、墨哲學」。 |
|
107年
5月
8日
|
本中心與匈牙利科學院合作,舉辦「臺灣漢學講座」,邀請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吳叡人研究員,主講「依違於帝國之間:臺灣民主及國家認同的形成(Caught between Empires: Democracy and Nation-state Formation in Taiwan)」。 |
|
107年
3月
22日
|
本中心赴美華府參加美國亞洲學會(Association for Asian Studies, AAS)3月22日至25日第76屆年會並辦理書展,展出國內近三年來漢學與臺灣研究相關之人文及社會科學優質出版品計305種,320冊,書展後圖書贈送北卡羅萊納大學教堂山分校。 |
|
107年
1月
|
漢學研究通訊電子報改版,結合地理資訊系統與檢索功能,傳播國內外漢學與臺灣文史哲研究的訊息,充分發揮動態報導的特性。 |
|
106年
12月
15日
|
本中心與捷克科學院亞非研究所(Oriental Institute, Czech Academy of Sciences)合作,假查理士大學舉辦「臺灣漢學講座」,邀請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李明輝研究員,主講「儒家人文主義與宗教(Confucian Humanism and Religion)」。 |
|
106年
12月
13日
|
本中心與德國慕尼黑巴伐利亞邦立圖書館合作舉辦「臺灣漢學講座」邀請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李明輝研究員,主講「儒家是一種宗教嗎?(Ist der Konfuzianismus eine Religion)」。 |
|
106年
11月
25日
|
本中心與拉曼大學中華研究院合作,假該校雙溪龍校區舉辦「華語語系與南洋書寫:臺灣、馬華、新華文學與文化」國際研討會,會中發表論文14篇,並邀中研院王德威院士擔任專題演講人,主講「重構南洋圖像:理論與故事的交鋒」。 |
|
106年
11月
23日
|
本中心與馬來西亞馬來亞大學(University of Malaya)合作舉辦「臺灣漢學講座」。邀請國立中興大學邱貴芬教授,主講「臺灣文學與世界文學(Taiwan Literature and World Literature)」。 |
|
106年
11月
23日
|
The center and the University of Malaya in Malaysia co-hosted a Taiwan Lecture on Chinese Studies. Professor Kuei-fen Chiu of National Chung Hsing University was invited to deliver a lecture, entitled “Taiwan Literature and World Literature.” |
|
106年
11月
14日
|
本中心與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合作,舉辦「臺灣漢學講座」,邀請該校周啟榮教授主講「帝制中國的印刷術、書籍文化與印刷的世界(Printing Technology, Book Culture, and the World of Print in Imperial China)」。 |
|
106年
11月
7日
|
本中心與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合作,舉辦「臺灣漢學講座」,邀請國立政治大學廣播與電視學系系主任陳儒修教授,主講「臺灣電影與戒嚴令的幽靈」。 |
|
106年
10月
13日
|
本中心與日本東京大學合作,舉辦「臺灣漢學講座」,邀請國史館吳密察館長,主講「政府檔案與臺灣歷史研究」。 |
|
106年
5月
18日
|
本中心與波蘭亞捷隆大學合作,舉辦「臺灣漢學講座」,邀請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嚴志雄教授主講「吳偉業〈琵琶行〉中之哀悼亡明與自我懺悔(Wu Weiye’s (1609-1672) “Song of the Lute”: A Mourning Song for the Fallen Country)」。 |
|
106年
4月
27日
|
本中心與越南胡志明市國家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大學合作,舉辦「臺灣漢學講座」,邀請東華大學族群與文化學系吳天泰教授主講「臺灣原住民族教育政策的文化實踐(The Cultural Practicing of Indigenous Education Policy in Taiwan)」。 |
|
106年
3月
16日
|
本中心赴加拿大多倫多參加美國亞洲學會(Association for Asian Studies, AAS)第76屆年會並辦理書展,展出國內近三年來漢學與臺灣研究相關之人文及社會科學優質出版品計385種,414冊。書籍會後捐贈多倫多大學圖書館。 |
|
106年
3月
14日
|
舉辦外交部「臺灣獎助金」學人研究成果發表會。 |
|
106年
1月
17日
|
耿立群編輯接任本中心副主任,另兼國家圖書館國際合作組代理組主任。
黃文德編輯接任本中心學術交流組組長。
張圍東編審接任本中心資料服務組組長。
|
|
105年
11月
30日
|
本中心與中華民國文化資產保護學會、蔣渭水文化基金會合辦「知識營養.文化力量──蔣渭水臨牀講義95周年紀念論壇」,會中發表論文12篇。 |
|
105年
10月
5日
|
耿立群編輯兼任本中心資料服務組代理組長。 |
|
105年
8月
|
本中心赴俄羅斯聖彼堡參加第21屆歐洲漢學學會(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Chinese Studies, EACS)雙年會書展,展出近3年來臺灣出版的漢學相關書刊精選計234種、253冊,雙年會結束後,參展圖書悉數捐贈給的聖彼得堡大學。 |
|
105年
5月
8日
|
本中心與匈牙利科學院合作,舉辦「臺灣漢學講座」,邀請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吳叡人研究員,主講「依違於帝國之間:臺灣民主及國家認同的形成(Caught between Empires: Democracy and Nation-state Formation in Taiwan)」。 |
|
105年
5月
|
本中心與輔仁大學華裔學志漢學研究中心、德國聖奧古斯丁華裔學志研究所、亞捷隆大學東方學研究所漢學系以及輔仁大學跨文化研究所合辦「中歐漢學論壇:「中歐漢學會議:語言與文化、文學與歷史、宗教與哲學」5月5-6日於波蘭亞捷隆大學舉行。 |
|
105年
4月
28日
|
本中心與輔仁大學華裔學志漢學研究中心、德國聖奧古斯丁華裔學志研究所、亞捷隆大學東方學研究所漢學系以及輔仁大學跨文化研究所合辦「中歐漢學論壇:傳教士與漢學家的貢獻」4月28日於新莊輔仁大學舉行。 |
|
104年
11月
|
本中心與中央研究院數位文化中心合辦「全球視野下的漢學新藍海國際研討會」,會中共發表論文13篇。 |
|
104年
9月
|
出版《圖書、知識建構與文化傳播》。 |
|
104年
6月
|
第二屆臺灣研究世界大會(Second World Congress of Taiwan Studies)6月18日至20日於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舉行。本中心受邀於會中舉辦圖書展覽,精選近三年臺灣出版臺灣研究相關之圖書及DVD約70餘種展出。 |
|
104年
3月
|
本中心於3月26日至29日派員赴美國芝加哥,參加美國亞洲研究學會(AAS)第67屆年會並辦理書展。精選臺灣近三年來漢學與臺灣研究相關的優質圖書及光碟計474種,524冊參與展出。 |
|
103年
10月
3日
|
舉辦外交部「臺灣獎助金」學人研究成果發表會。 |
|
103年
7月
22日
|
本中心於7月22日至26日,赴葡萄牙秘紐大學(Universidade do Minho)、科英布拉大學(Universidade de Coimbra)參加歐洲漢學學會(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Chinese Studies, EACS)第20屆雙年會,精選近3年來臺灣出版之漢學相關書刊及視聽資料參展,展後圖書悉數捐贈給本屆主辦單位之一的秘紐大學。 |
|
103年
7月
16日
|
廖秀滿博士接任本中心資料服務組組長 |
|
103年
7月
1日
|
舉辦外交部「臺灣獎助金」學人研究成果發表會。 |
|
103年
6月
20日
|
本中心與國立臺灣大學世界南島學術研究計畫辦公室、臺灣太平洋研究學會合辦「流.留南島踏浪世界──東南亞與大洋洲南島研究學術會議」。 |
|
103年
5月
16日
|
The center and the University of Leipzig Institute of East Asian Studies co-host a Taiwan Lecture on Chinese Studies. Professor Michael Shi-yung Liu, a research fellow of the Academia Sinica Institute of Taiwan History delivers the lecture, entitled “The Study of the Taiwan History of Medicine and Digital Resources: A Case Study of the 1939 Film ‘Malaria.’” |
|
103年
3月
26日
|
舉辦外交部「臺灣獎助金」學人研究成果發表會。 |
|
103年
1月
3日
|
本中心與輔仁大學華裔學志漢學研究中心,共同主辦「輔仁大學第一屆傳教士漢學國際會議:傳教士對認識中國與台灣的貢獻」。 |
|
102年
12月
12日
|
本中心與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共同舉辦「圖書、知識建構與文化傳播國際學術研討會」,做為慶祝國家圖書館成立八十周年之系列活動之一。 |
|
102年
11月
8日
|
本中心與長庚大學合辦第二場「游於藝:十三至十四世紀士人的文化活動與人際網絡」系列演講,邀請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鄭嘉利主講「浙江省現存南宋墓誌概況」。 |
|
102年
9月
9日
|
本中心與哥倫比亞大學東亞圖書館首度合作,主辦臺灣書院「臺灣漢學講座」,邀請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康豹(Paul R. Katz)教授主講「臺灣的數位資源與華人宗教文化研究」。 |
|
102年
3月
8日
|
本中心與長庚大學合辦第一場「游於藝:十三至十四世紀士人的文化活動與人際網絡」系列演講,邀請日本學習院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研究員王瑞來主講「金榜題名後:『破白』與『合尖』—宋元變革論實證研究」。 |
|
102年
3月
|
本中心與臺灣師範大學國際與僑教學院合辦第二場「2013跨文化視域下的儒家倫常系列演講」。 |
|
102年
2月
|
本中心原聯絡組改名為「學術交流組」,資料組改名為「資料服務組」自2月1日生效。 |
|
102年
1月
|
本中心與臺灣師範大學國際與僑教學院合辦第一場「 2013 跨文化視域下的儒家倫常系列演講」 |
|
102年
1月
|
教育部訂定「漢學研究中心指導委員會設置要點」,自1月1日生效。 |
|
101年
12月
|
財團法人天主教耶穌會雷煥章神父所藏甲骨學相關資料送至利瑪竇太平洋研究室寄存。 |
|
101年
11月
|
原住民族委員會主辦,本中心與臺灣太平洋研究學會承辦「潮浪譜寫共鳴:臺灣原住民與南島民族的心靈會遇與歷史記憶」國際研討會。 |
|
101年
11月
|
本中心與輔仁大學華裔學志漢學研究中心、德國奧古斯丁華裔學志研究院合辦「第七屆輔仁大學國際漢學研討會:俄羅斯漢學對認識中國的貢獻」。 |
|
101年
5月
|
本中心自5月19日起至7月28日,主辦「臺灣文學與電影」活動,邀請國內受歡迎的知名作家與學者郝譽翔教授等人,以「臺灣小說」為題,辦理講座與賞析,並配合放映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 |
|
101年
3月
|
本中心與臺灣師範大學國際與僑教學院、武漢大學國學院合辦「2012年跨文化視域下的儒家倫常」國際學術研討會。 |
|
100年
12月
1日
|
外交部「臺灣獎助金」線上申請系統上線 |
|
100年
10月
|
本中心與中研院民族所、哈佛大學燕京學社合辦「女書.回生」國際研討會。 |
|
100年
10月
|
本中心與臺灣師範大學國際與僑教學院簽訂學術合作協議書。 |
|
100年
10月
|
政府於海外設置「臺灣書院」(Taiwan Academy),首批三據點紐約、休士頓、洛杉磯「臺灣書院」揭牌,本中心於其內設立實體「漢學書房」(Resource Point)。 |
|
100年
10月
|
慶祝漢學研究中心成立三十周年,本中心與國科會人文及社會科學發展處合辦「臺灣漢學新世紀——漢學研究中心三十周年學術論壇」。 |
|
100年
10月
|
舉辦漢學研究中心成立三十周年慶祝會並成立「世界漢學學友會」。 |
|
100年
9月
|
9月10日起至11月26日止,以「經經樂道——發現古人生活美學」為主題,舉辦10閱讀推廣演講,分別由王明蓀教授導讀《東京夢華錄》等10本古書。 |
|
|
100年
1月
|
「漢學研究通訊電子報」建置漢學新書通報,採表格條列式記錄本中心最新入館之漢學圖書,俾提供漢學研究者漢學圖書之相關書訊。 |
|
99年
12月
|
與清華大學合辦「高羅佩與物質文化研究國際系列論壇之三──收藏中國:高羅佩的遺產」 |
|
|
99年
12月
|
國家圖書館館長曾淑賢博士接任本中心主任。 |
|
99年
11月
|
與清華大學「漢學典範轉移」兩岸清華合作研究計畫合辦「杜希德與二十世紀歐美漢學『典範大轉移』──《劍橋中華文史叢刊》四十週年紀念國際研討會」。 |
|
99年
11月
|
「漢學研究中心全文資料庫」增加「漢學研究中心叢刊論著類」三種書刊,各篇經授權之論文全文上網供瀏覽查檢及列印。 |
|
|
99年
9月
|
本中心受外交部委託辦理「臺灣獎助金」,專辦該獎助金之行政及接待學人事宜。 |
|
99年
6月
|
出版《兩漢諸子研究論著目錄2002-2009》 |
|
99年
4月
|
與清華大學「高羅佩與物質文化研究」增能計畫合辦「高羅佩與物質文化研究」系列國際論壇:高羅佩與文化史(Robert Hans van Gulik and Cultural History) |
|
99年
1月
|
國家圖書館與財團法人天主教耶穌會簽訂合作協議書,並於本館設置「利瑪竇太平洋研究室」。 |
|
98年
11月
|
國家圖書館特藏組主任俞小明女士兼任本中心副主任。 |
|
98年
10月
|
與國家圖書館合辦「國外圖書館專業館員工作坊:漢學研究文獻運用及服務」研習班。 |
|
98年
9月
|
與清華大學人文社會研究中心合辦「超越文本『物質文化的研究新視野』國際論壇」,會中發表論文11篇。 |
|
98年
7月
|
本中心資料組莊健國組長病逝,錢月蓮助理編輯代理組務。 |
|
98年
6月
|
為慶祝「外籍學人來臺研究漢學獎助」實施廿周年,召開「我的漢學奇幻旅程──與歐美青年學者對談」座談會。 |
|
97年
12月
|
建置完成「漢學中心出版品全文資料庫」,將《漢學研究》及《漢學研究通訊》自創刊以來各卷期內容,提供全文線上瀏覽檢索和列印。 |
|
97年
11月
|
與中華科技史學會開始合辦科學史演講會,每月第一週的週六於國家圖書館簡報室舉行。每次演講內容列入國家圖書館遠距學園「大眾科學講座」系列,供眾瀏覽。 |
|
97年
9月
|
與臺灣大學合辦「白先勇的藝文世界」。 |
|
97年
9月
|
與清華大學人文社會研究中心合辦第二次「超越文本:多元文化史視野中的物質文化」國際論壇。 |
|
97年
8月
|
國家圖書館館長顧敏先生兼任本中心主任。 |
|
97年
5月
|
與清華大學人文社會研究中心合辦第一次「超越文本:漢學國際化視野中的季風亞洲與多元文化史」國際論壇。 |
|
97年
3月
|
《漢學研究》自27卷起改以季刊發行。 |
|
97年
3月
|
主辦「空間移動之文化詮釋國際學術研討會」,於會中發表論文25篇。 |
|
96年
12月
|
與美國EBSCO Publication公司簽訂合約,非專屬授權《漢學研究》論文全文納入EBSCO旗下之「History Abstracts with Full Text全文資料庫」。 |
|
96年
11月
|
與輔仁大學合辦「輔仁大學第五屆漢學國際研討會──義大利與中國相遇:義大利漢學研究的貢獻」,會中發表論文16篇。 |
|
96年
9月
|
國家圖書館館長黃寬重教授兼任本中心主任。 |
|
96年
4月
|
與東吳大學、國父紀念館、臺北大學、臺北立市教育大學等共同主辦「中山人文暨古典文獻國際學術研討會」,會中發表論文25篇。 |
|
96年
3月
|
國家圖書館館長王文陸先生接任本中心主任。 |
|
95年
10月
|
漢學研究中心網頁改版暨新增無障礙A+功能完成。 |
|
95年
8月
|
「魏晉玄學研究論著目錄資料庫」建置完成。 |
|
95年
4月
|
編審莊健國先生接任本中心資料組組長 。 |
|
|
95年
1月
|
《漢學研究通訊電子報》創刊,每月發行一期 。 |
|
94年
12月
|
召開《漢學研究通訊》通訊員座談會暨本中心電子報線上使用說明會。 |
|
94年
11月
|
與輔仁大學華裔學志、德語系合辦「第三屆漢學國際研討會──位格和個人概念在中國與西方:Rolf Trauzettel教授周圍的波恩漢學學派」,會中共發表論文9篇。 |
|
94年
9月
|
與臺灣大學東亞文明中心、美國Rutgers大學東亞語文系合辦「東亞視域中的『中國性』與『歐洲性』國際學術研討會」,會中發表論文13篇。 |
|
94年
6月
|
與淡江大學中文系合辦「文學與美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古龍及其武俠小說」,會中發表論文20篇。 |
|
93年
12月
|
召開「數位時代漢學研究資源國際研討會」,會中宣讀論文26篇。 |
|
93年
11月
|
本中心編印出版之《漢學研究》榮獲93年度「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獎助國內學術研究優良期刊」優等期刊獎。 |
|
93年
11月
|
與輔仁大學合辦「第二屆漢學國際研討會──其言曲而中:漢學作為對西方的新銓釋──法國的貢獻」。會中宣讀論文7篇。 |
|
93年
4月
|
與中研院文哲所、臺灣大學文學院合辦「湯顯祖與牡丹亭國際學術研討會」。會中宣讀論文29篇。 |
|
|
|
92年
10月
|
本中心編印出版之《漢學研究》榮獲92年度「行政院國家科委員會獎助國內學術研究優良期刊」優等期刊獎。 |
|
92年
5月
|
「漢學研究中心典藏書刊目錄資料庫」,5月起試用,6月正式上網提供查詢使用。 |
|
91年
10月
|
召開「地方文獻學術研討會」。會中宣讀論文33篇。 |
|
91年
9月
|
本中心編印出版之《漢學研究》榮獲91年度「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獎助國內學術研究優良期刊」優等期刊獎。 |
|
|
|
90年
11月
|
編輯劉顯叔先生接任本中心聯絡組組長,國家圖書館編纂張錦郎先生接任資料組組長。 |
|
|
90年
8月
|
召開「欲掩彌彰──中國歷史文化中的『私』與『情』國際學術研討會」。會中宣讀論文25篇。 |
|
90年
7月
|
本中心編印出版之《漢學研究》榮獲90年度「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獎助國內學術研究優良期刊」優等期刊獎。 |
|
90年
4月
|
召開「第三次兩岸古籍整理研究學術研討會」。會中宣讀論文40篇。 |
|
90年
3月
|
與臺灣大學中文系、清華大學中文系合辦「日本漢學國際學術研討會」。會中宣讀論文18篇。 |
|
89年
11月
|
召開「朱子學與東亞文明研討會--紀念朱子逝世八百週年朱子學會議」。會中宣讀論文26篇。 |
|
89年
7月
|
本中心編印出版之《漢學研究》榮獲89年度「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獎助國內學術研究優良期刊」傑出期刊獎。 |
|
89年
4月
|
召開「明人文集與明代研究學術研討會」。會中宣讀論文42篇。 |
|
89年
1月
|
召開「臺灣語言學的創造力學術研討會」。會中宣讀論文20篇。 |
|
88年
9月
|
國家圖書館編目組主任兼本中心副主任鄭恆雄先生榮退。 |
|
88年
5月
|
接受行政院文建會委託舉辦「社會、民族與文化展演國際研討會」。會中宣讀論文25篇。 |
|
87年
11月
|
主辦「金庸小說國際學術研討會」。會中宣讀論文27篇。 |
|
87年
7月
|
編輯耿立群女士任本中心聯絡組代理組長。 |
|
87年
6月
|
國家圖書館編目組主任鄭恆雄先生兼任本中心副主任。 |
|
87年
4月
|
國家圖書館館長莊芳榮博士兼任本中心主任。
主辦「中國家庭及其倫理研討會」。會中宣讀論文23篇。 |
|
85年
4月
|
主辦「兩岸古籍整理學術研討會」。會中宣讀論文47篇。 |
|
84年
4月
|
主辦「中國神話與傳說學術研討會」。會中宣讀論文34篇。 |
|
83年
3月
|
主辦「寺廟與民間文化國際研討會」。會中宣讀論文29篇。 |
|
|
82年
4月
|
主辦「民間信仰與中國文化國際研討會」。會中宣讀論文29篇。 |
|
81年
5月
|
國立中央圖書館館長曾濟群博士兼任本中心主任。 |
|
80年
5月
|
主辦「中國人的價值觀國際研討會」。會中宣讀論文37篇。 |
|
79年
10月
|
編纂辜瑞蘭女士接任本中心聯絡組組長。 |
|
79年
7月
|
主辦「第二屆敦煌學國際研討會」。會中宣讀論文37篇。 |
|
78年
9月
|
主辦「民間文學國際研討會」。會中宣讀論文40篇。 |
|
78年
8月
|
國立中央圖書館館長楊崇森博士兼任本中心主任。 |
|
78年
7月
|
開始推動「協助漢學研究人士來華研究計畫」(現已改為「外籍學人來臺研究漢學獎助」) |
|
77年
11月
|
主辦「漢學研究資源國際研討會」。會中宣讀論文40篇。 |
|
77年
3月
|
編纂鄭恆雄先生接任本中心聯絡組組長。 |
|
76年
11月
|
為加強本中心之學術研究功能,奉部令更名為「漢學研究中心」。 |
|
76年
10月
|
烏拉圭共和國國立圖書館所藏唐開成石經明拓本,借運回國,庋藏本中心。 |
|
76年
8月
|
主辦「明代戲曲小說國際研討會」。會中宣讀論文36篇。 |
|
75年
8月
|
主辦「敦煌學國際研討會」。會中宣讀論文31篇。 |
|
74年
4月
|
主辦「方志學國際研討會」。會中宣讀論文29篇。 |
|
73年
12月
|
主辦「中國思想史國際研討會」。會中宣讀論文15篇。 |
|
|
|
|
71年
1月
|
編輯劉顯叔先生專任本中心資料組組長。
|
|
|
70年
9月
|
召開第一次指導委員會議,正式成立「漢學研究資料及服務中心」。 |
|
70年
6月
|
邀聘國內學者專家組成指導委員會,策劃各項工作。
國立中央圖書館館長王振鵠教授兼任本中心主任並兼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
編纂蘇精先生擔任本中心聯絡組組長。 |
|
69年
5月
19日
|
教育部指定由國立中央圖書館研議籌設「漢學研究資訊中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