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學研究中心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漢學研究中心
中文 English 網站地圖 回漢學中心首頁1 回國圖首頁2
 

最新消息

109年11月4日(週三)舉辦兩場寰宇漢學講座  

2020114日(週三)

14:00-15:30

講題:拉脫維亞國家圖書館所藏中、藏文資料——以施密特收藏為主

主講人:葛思語(Georgijs Dunajevs,德國維爾茨堡大學博士候選人)

主持人:

梅靜軒(法鼓文理學院佛教學系副教授)

 

本演講以英文進行,中文討論

演講內容摘要:

雖然在波羅的海國家沒有悠久的亞洲學傳統,該地區的許多圖書館仍收藏一系列不同亞洲語言的珍貴資料。其中拉脫維亞國家圖書館收藏一套由該國早期東方學家彼得.施密特(Pēteris Šmits1869-1938)從遠東帶來,雖然規模較小但引人入勝的中、藏文書與手稿。作為研究當地東亞學歷史為目的的一部分,本人已就上述資料進行了充分考察,試圖弄清那些大多為無記名資料的起源。本演講將為大家介紹這些收藏的資料既作為歷史物品,又作為波羅的海地區亞洲學初期發展證據的價值。

 

 

15:40-17:10

講題:中國西南的種族及邊疆研究:泛泰主義與戰時民族身份的辯論 (1932—1945)

主講人:陳英傑(Ying-kit Chan,荷蘭萊頓大學國際亞洲研究院研究員)

主持人:陳鴻瑜(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名譽教授)

本演講以中文進行

本場網路直播網址:請點此連結

演講內容摘要:

1930年代至1940年代初,中日陷入全面戰爭,國民政府遷都重慶。重慶處於中國西南,地理位置頗佳,且西南部種族繁多,是一個文化熔爐,能體現大一統的現代中國。此地成為邊疆研究的苗床,讓國人重新思考種族關係,學者與行政官員都想將之變成一個抗敵復國的保壘。其時泰國政府宣揚泛泰主義,以期喚起中國西南部泰族的身份認同,更加速了這個趨勢。統一成為國家政策,中國西南部的文化與經濟發展也得以概念化。

是次講座分為三個部分,先將中國人對少數民族泰族的研究興趣追溯至1932年。當時暹羅發生政變,憲政體制取代了君主專制,貝.鑾披汶頌堪(1897—1964;又稱鑾披汶)與鑾威集瓦他干(1898—1962)迅速掌權,並宣揚泰族主義,其影響遠及中南半島與中國西南部。其後將透過戰時國民政府與雲南省主事官員之間的書信,觀察中國對泛泰主義的第一反應。雲南與泰國地理位置相近,泰族人口較多,最受泛泰主義影響。討論亦會從中國西南部泰族的角度,重新審視「中華民族」之辯。

 

最後,將以三位社會科學家的研究為中心,闡述一些納入科學方法的新興學科,如人類學、民族學、歷史、社會學等在其中的角色。這三位學者對泰國作客觀研究,並反駁泰國的官方論述,否定泰國人是南詔遺民(南詔王國位於雲南,公元738年立國,902年滅亡)。中國學者與大學教授進行實地考察,收集民族誌數據,撰寫文章,以支持國民政府的抗辯,論證泰族屬於中華民族。他們將西南部這片未知之地,化為民族誌上的清晰文字,供人研究其經濟發展及邊疆。

 

活動地點:國家圖書館301會議室

 


葛思語海報  
葛思語海報

陳英傑海報  
陳英傑海報
back
top
 

漢學研究通訊電子報(另開視窗)
漢學研究(另開視窗)
漢學研究通訊(另開視窗)
國家圖書館(另開視窗)
外籍學人來臺研究漢學獎助(另開視窗)
臺灣獎助金(另開視窗)
漢學研究通訊電子報粉絲專頁(另開視窗)
臺灣獎助學金(另開視窗)
推展海外漢學交流(另開視窗)
臺灣漢學資源中心(另開視窗)
國家圖書館投審稿系統(另開視窗)

資料更新:2024/9/13
國家圖書館著作權聲明 Copyright 2012 National Central Library
截至目前累積拜訪人數:10348040人次
                                                         
通過A檢測等級無障礙網頁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