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次(一)
1.題目:瘟疫、罪惡與受難儀式:近代臺灣王爺信仰面面觀
2.講者:康豹(中研院近史所特聘研究員)
3.主持人:羅景文(中山大學中文系主任)
4.時間:9月22日(四)上午9:10-11:10
5.地點:中山大學文學院LA7006
6.概述:
康豹教授致力研究中國宗教社會史、台灣宗教社會史,中國道教史等領域,從他第一本書寫「溫元帥」到第三本書寫「西來庵事件」中,也可觀察他從中國東南沿海到台灣地區的研究軌跡。近來康豹教授提出COVID-19的人文社會省思,在華人社會中的建醮拜懺、治病法事、送瘟和瘟等宗教儀式,有驅逐瘟神疫鬼的意義,同時是人們的「受難儀式」(rite ofaffliction),例如藉由懺悔平息天譴、陣頭淨化地方、燒王船送瘟神等宗教活動解決部分社會問題、撫慰人心。但送瘟、懺悔的宗教儀式,反倒受防疫政策的限制?如何取得平衡和調劑,有待康豹教授在演講中做更深入的分析。
場次(二)
1.題目:「關於挽救她的語言,一位原住民的小孩能夠教我們什麼?」
"What an Indigenous child canteach us about saving her language."
2.講者:傅可恩(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學系教授)
3.主持人:莫加南(中山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
4.時間:9月27日(二)上午10:00-12:00
5.地點:中山大學文學院LA7006
6.概述:
傅可恩教授專長為語言人類學與視覺人類學,他所關注的本土性、語言意識型態、語言復振、殖民主義、族群研究、政治經濟學與影像民族誌等多項議題,以及他長期與印度游牧部落的接觸、合作,促使傅可恩教授與妻子夏雪莉(ShashwatiTalukdar)共同製作《請別打我,長官!》(Please Don'tBeat Me, Sir!)紀錄片,由於反映部落族人的真實聲音,以及揭露社會結構的不公,讓本片於2011年榮獲「影視人類學」協作電影中的「尚胡許獎項」。同時,傅可恩教授也致力瞭解臺灣原住民的文化,如何使文化被「看見」,又如何化解國家對文化可能造成的「暴力」?期待傅可恩教授的演講,帶來語言人類學與視覺人類學的力量與智慧。
場次(三)
1.題目:共生思想視野下的「禮」和荀子禮治論
2.講者:佐藤將之(台灣大學哲學系教授)
3.主持人:黃冠雲(中山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4.時間:9月28日(三)下午14:00-16:00
5.地點:中山大學文學院LA 4005
6.概述:
佐藤將之教授研究領域為先秦政治觀念、荀子哲學以及東亞比較思想史等,尤其在荀學方面的深入,可謂後來荀子研究者皆無法略過的研究成果。但倘若佐藤教授觀察到《荀子》的學說目的是為了栽培帝王;或者可以《荀子》中提及的禮和社會規範為關鍵概念重新評估儒家修身理論的可能性。不禁好奇荀子的禮治論,如何在帝王、修身與共生中相互結合,在共生思想視野下建立相應的理解,期待佐藤教授的演講,帶領我們對荀子學說有更深刻的體認。
場次(四)
1.題目:宋明理學與古典懷疑論:一個跨文化的反思
2.講者:馬愷之(政治大學哲學系副教授)
3.主持人:莫加南(中山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
4.時間:9月29日(四)下午14:10-16:10
5.地點:中山大學文學院LA7006
6.概述:
來自政治大學哲學系的馬愷之教授,長年致力於宋明理學的研究中,並且擔任政大華人文化主體性中心──跨文化哲學比較研究小組執行委員之一,尋找華人文化中具代表性的類比性思考,及此思想在傳統倫理面向中扮演的角色。因此當宋明理學,以及做為宋明理學的研究者,遇到古典懷疑論的揭起和衝突,學者們在探尋叩問的到底是什麼?馬愷之教授將以跨文化的思維,和實際研究的歷程,一同探究此一大哉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