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Menu Button
:::

最新消息

精研中國藝術文物有成 唐獎漢學獎授予英學者潔西卡‧羅森

精研中國藝術文物有成
唐獎漢學獎授予英學者潔西卡‧羅森

唐獎漢學獎召集人、哈佛大學東亞系與比較文學系 Edward C. Henderson 講座教授王德威今(20)日宣布,2022年唐獎漢學獎授予潔西卡羅森(Jessica Rawson)教授,以表彰其精研中國藝術文物之成就。羅森教授視野宏闊,見解精準,為無聲之物發聲,再現人之所未見;審美觀物,傳承薪火,賦予華夏古典嶄新意義。

得知獲獎消息,羅森教授透過預錄影片表達感謝,對於基金會注意到她的研究工作深感榮幸,因「從沒想過會被納入漢學家的範疇」。身為一名對物質文化感興趣的考古學家,羅森教授提到,幼時常跟父母逛博物館。父母曾帶她參觀目前收藏在大英博物館的羅塞塔石碑,認識到石碑上不同文化的書寫文字,是她一生志趣的啟蒙。羅森教授也說,大英博物館的工作經歷,讓她得以實體觸碰古老文物,以具體的方式了解一個文化。「如果你能拿起一個物品,在手中翻轉玩賞它,那麼你就會對它有更多了解。」

唐獎教育基金會執行長陳振川表示,在此全球化的社會,漢學研究的意義重大,可豐富我們人文知識及增進彼此對世界的認識。唐獎教育基金會很榮幸以此領域設置一個世界上具有聲譽的獎項,來獎勵具有創新及貢獻的人士或組織,並且激勵世人共同努力。

王德威教授介紹得主貢獻時提到,羅森教授強調文本之外「物」的存在。不僅讓我們再次體會千古文明裡各個時代、階層、群體所匯集的經驗、智慧,也看到它們之間相互傳播及影響的可能,看見華夏文明本身至大至深的潛力,以及與世界對話的可能性,體現一個文明複雜而活潑的流變歷程。一個小小的文物即能彰顯出世界文明在互動中不斷流變的過程,羅森教授的研究中,呈現出中國對於西方以及東亞的影響,也思考西方遠古的文明成就如何透過器物的仲介來到中國。

中研院院士邢義田補充,唐獎漢學獎頒發給羅森教授,傳遞出漢學不僅僅是在學院裡的研究,也包括從日常生活中提煉出來的養分。今日許多英國家庭仍然在櫥櫃中擺上許多精美的青花瓷,其裝飾花紋實際上是十二、十三世紀蒙古西征將具有中國特色的花紋帶到歐洲。在全球化的時代,羅森教授以全方位的角度重新回顧華夏文明的過去,使過去與現在有更好的連結,擴大及豐富漢學研究的內涵。

漢學是一個不斷發展的領域,通過廣泛的學科更好地了解中國文化和文明。唐獎漢學獎召集人王德威說,羅森教授的研究也反映出,今日的漢學已不只是西方對東方的看法或研究而已,也包括從現當代的視角回看亙古文明在區域之間的互動,和十七、十八世紀以來以歐洲學院為主的東方研究展開精緻的對話。

唐獎漢學獎歷屆得主橫跨文學、歷史、思想史等各領域,也呼應此一特點。首屆漢學獎得獎人余英時,以中國思想史及文化史見長,受中西方學界一致推崇為21世紀中國史學泰斗。第二屆漢學獎得獎人狄培理,讓東亞研究在西方掀起熱潮,促進跨文化溝通與討論,是西方儒學的開創性人物。第三屆漢學獎得獎人宇文所安及斯波義信,前者以唐詩研究馳名世界,亦是古典詩詞翻譯大家;後者則是日本史學泰斗,系統性分析與刻劃宋代經濟史的全貌。第四屆漢學獎得獎人王賡武,透過細究中國歷史上與南方鄰國的複雜關係,以此獨特的視角理解中國,對華人的世界地位的詮釋有新穎重要的貢獻。

 

【關於唐獎】

有感於全球化的進展,人類在享受文明與科技帶來便利的同時,亦面臨氣候變遷、新傳染疫病、貧富差距、社會道德式微..等種種考驗,尹衍樑博士於201212月成立唐獎,設立永續發展、生技醫藥、漢學及法治四大獎項,每兩年由專業獨立評選委員會(邀聘國際著名專家學者,含多名諾貝爾獎得主),不分種族、國籍、性別,遴選出對世界具有創新實質貢獻及影響力的得主。每獎項提供5千萬獎金,其中含1千萬支持相關研究教育計畫,以鼓勵專業人才投入探索21世紀人類所需,以頂尖的創新研究成果及社會實踐引領全人類發展。


2022唐獎漢學獎得主潔西卡‧羅森(Jessica Rawson) 1  
2022唐獎漢學獎得主潔西卡‧羅森(Jessica Rawson) 1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