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Menu Button
:::

活動報導

漢學研究中心邀請常志靜、沙培德等二位教授演講

為加強與歷年獲漢學研究中心獎助過的學人(即「世界漢學學友會」成員)之交流,2012年起,本中心每年邀請世界漢學學友2-3位於本館舉辦「寰宇漢學學友講座」。今(2015)年於625日下午邀請二位學友演講,第一位是德國柏林洪堡大學(Humboldt-Universität zu Berlin)東方文化研究所常志靜(Florian C. Reiter)教授(「外籍學人來臺研究漢學獎助」2007年度獲獎學人),主講「宋代五雷法和元代清微道之間的關係」,邀請國立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謝世維教授擔任主持人。有部分道教儀規認為元代的清微道,是北宋時期內丹與符篆相結合的道法「神宵派」體系的延續,特別是構成神霄派術法主幹之一的五雷法。常志靜教授的演講即討論他們之間的關連與異同。他引用道教經典如《清微道法樞紐》比較「道」和「法」之間的差異。再透過唐代著名道教人物,保一真人李少微及神霄派核心人物王文卿的觀點,檢視蘊含於兩派系中的儒家、佛家、禪宗思想。常教授指出,五雷法與清微道認為五雷法與清微道雖然在行法形式、書符概念、受天書儀式等方面殊多相似,但雙方重視的理念核心仍有所不同。

第二場學友講座是邀請19922001年度獎助學人,美國康乃狄克大學歷史系沙培德(Peter Zarrow)教授主講「近代中國政治思想中的烏托邦主義」,並由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陳正國副研究員擔任主持人。中國烏托邦思想不僅在清末民初開始勃興,而且也成為近代中國政治思想當中的一部分。沙教授先將烏托邦主義分成唯物、唯心兩類,再分別闡述代表人物康有為、蔡元培(唯心),陳獨秀、胡適(唯物)的思想。沙教授認為四位烏托邦思想代表人物各擅勝場,並反映在他們的政治主張裡。胡適受科學至上主義的影響而提倡民主政治;陳獨秀受自由主義的影響而鼓吹革命;美學和唯美主義的啟發推動蔡元培的教育改革;堅信以「人」為宇宙最高道德準則則是康有為發起立憲運動的動因。

     二位教授的演講皆為極具討論性的話題,吸引了不少聽眾,包括國內各大專院校的師生,以及漢學中心的獎助訪問學人和學友們。與會來賓紛紛提出意見,充分交流切磋。

 

活動圖片左起:常志靜Florian C. Reiter、謝世維教授

活動圖片

常志靜Florian C. Reiter

活動圖片

左起:沙培德(Peter Zarrow)、陳正國教授

活動圖片

沙培德(Peter Zarrow)教授

活動圖片

與會學者會會後合影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