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圖書舘2025年首場「臺灣漢學講座」(Taiwan Lecture on Chinese Studies)於美國東部時間3月28日於美國匹茲堡大學(University of Pittsburgh)舉行。本次講座係雙方共同策畫辦理,邀請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張隆志館長擔任主講,講題為「Telling the Multiple Histories of Island Taiwan: The Case of the National Museum of Taiwan History」(臺灣島的多重歷史:以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為例)。匹茲堡大學為本館於海外設置臺灣漢學資源中心(Taiwan Resource Center for Chinese Studies)合作夥伴,當日活動由匹茲堡大學東亞圖書館匹東亞圖書館 East Asian Library (EAL)朱潤曉館長與歷史系海鵬教授共同主持。
張隆志館長,哈佛大學歷史與東亞語言研究所博士,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目前借調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擔任館長,其主要研究包括社會文化史、比較殖民主義、史學及公共歷史。在帶領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邁向國際化的同時,張隆志館長致力於完成其關於當代臺灣史學及公共記憶的書稿,曾主編《跨越世紀的信號》系列,為重新認識臺灣歷史提供不同的視角。
本場講座內容旨在剖析臺灣民主化、民族主義與後殖民記憶如何形塑當代臺灣的集體認同,並闡述歷史博物館在促進公民對話與社會和解方面所扮演的重要角色。講座中,張館長首先回顧臺灣歷史研究在後戒嚴時期的發展,以及臺史博等新興機構如何推動臺灣歷史研究的蓬勃發展。接著,他以臺史博的常設展與特展為例,分享展覽策劃與教育計畫設計的挑戰與成果,並從博物館內部視角,深入分析臺灣歷史論述的動態與張力。最後,張館長強調博物館在民主社會中呈現多元歷史與聲音的重要性,引發聽眾對於歷史記憶與當代社會的深刻思考。
張館長的講座涵蓋範圍廣泛,內容深入,精準地展示了台灣的多元化視角與歷史,並讓與會者對台灣的文化和歷史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認識。活動吸引了超過40位學生和教授及社會各界人士參加。整場講座氣氛熱烈,特別是在最後的問答環節,學生們踴躍提問,展現出對講座內容的濃厚興趣與熱情。此次講座不僅促進了學術交流,也讓國際社會更加關注臺灣的歷史與文化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