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館漢學研究中心於2024年7月18日下午舉辦今年度第六、七場寰宇漢學講座,邀請今年度2位漢學研究中心訪問學人:美國哈特威克大學(Hartwick College)張崴崴(Weiwei Zhang)副教授,與加拿大渥太華大學政治學院(University of Ottawa, Political Studies)安德瑞(André Laliberté)教授擔任主講。
張教授講題為「物質性與數位時代中實體書店的韌性」(Materiality and the Resilience of Physical Bookstores in the Digital Age),由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陳志柔所長主持。張教授近年來關注日本及臺灣獨立書店之營運,經過定性研究,提出了在人們閱讀習慣大幅改變的數位時代,獨立書店透過感官吸引力(Sensory Appeal)、文化共鳴(Cultural Resonance)及活動物質性(Event-based Materiality)等種種物質性的方式,精心設計空間,營造獨特的閱讀氛圍,並透過舉辦活動,強調與社區在地方文化的連結、製造讀者與書的「不期而遇」等種種方式,提供了數位平臺無法複製的感官體驗,使實體書店可以與線上競爭對手區分開來,提供獨特的、沉浸式的體驗,吸引那些不僅僅追求便利的消費者,展現實體書店在數位時代的韌性。
安德瑞教授近年關注宗教和社會福利政策。本次發表「宗教界與社會福利:以臺灣長期照護經驗為例」(Religious Milieus and Social Welfare: Early Findings about Long-Term Care in Taiwan),介紹臺灣社會面臨的嚴重長期照護危機,以及宗教界對此有何不同反應。本場次由臺灣大學政治系張貴閔助理教授擔任主持。安教授指出,台灣面臨人口老化的危機,政府並於2000年提出長照1.0及於2017年提出長照2.0政策,宗教團體也對此危機有所反應,透過設置醫療機構及公益慈善事業,以進行各項長照社會服務。安教授特別關注在臺之天主教、基督教、伊斯蘭教和佛教等相關的慈善機構,及他們在關懷鏈兩端的具體貢獻。各種宗教團體基於歷史背景、教義、使命、組織形態、國際支援程度等,使其在投入長照時有不同的參與度與關懷重點,但皆將是政府推動長照政策時寶貴的輔助力量,也是支持勢弱勢群體權利的民間社會行動者。
兩場演講會後討論熱烈,與會者分別從歐美日台書店經營特色、實體書店複合式經營之可行;以及田野調查方式、加拿大及臺灣長照制度比較等角度切入,與兩位發表者進行精彩的對話與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