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Menu Button
:::

活動報導

比得哥什講座系列:臺灣文學、文化暨藝術講座

112年11月25日由波蘭卡基米日維爾基大學語言學院東方語言學系、漢學研究中心協辦的「比得哥什講座系列:臺灣文學、文化暨藝術講座(Bydgoszcz Lecture Series: Taiwanese Literature, Culture and Arts)」,由陳力綺教授、林滄海教授策畫、承辦,採線上全英文方式舉行。

由陳淑芬(國立清華大學跨院國際博士班學位學程教授),主講:漢語中的佛化詞彙:從外來語到漢語文化之橋(Chinese Buddhist Vocabulary: A Cultural Bridge betweenForeign and Chinese Languages),藉由線上講座的形式,邀請臺灣(或少數其他國家)漢學領域學者進行主題式介紹,除可增進波蘭與臺灣雙邊漢學研究學者交流外,也提供一個主題式平臺,讓在波蘭具有一定華語基礎能力的學生更熟習臺灣的漢學研究,並提高臺灣漢學研究在波蘭及整個世界的能見度。

陳淑芬教授指出,文化和意識形態體系的傳播,關鍵在於語言。在中國傳統文化的脈絡中,佛教文化的深遠影響主要體現在語言中,尤其是在佛經的翻譯過程中。眾多的外來詞進入了漢語,對其發展和演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這些外來詞不僅包括技術性的佛教術語,如「佛」、「菩薩」、「和尚」、「羅漢」、「波羅蜜」等,還有日常用語,如「塔」、玻璃」、「茉莉」、「剎那」、「懺悔」等。此外,佛經中還包含生動、簡潔且表現力十足的成語和故事,成為中文語言寶庫中的珍寶。數個世紀以來,佛教在中國儒家和道家傳統中的融合,形成了獨特的「漢地佛教文化」。這種文化融合極大豐富了中文詞彙,在佛教文化領域內形成了專門的詞匯。佛經的翻譯在其中扮演了關鍵角色,引入了創新的語言特徵和句子結構,極大增強了語言的表現能力。這種語言和文化的交流不僅豐富了漢語,還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中國思想和文化的發展。

陳淑芬老師  
陳淑芬老師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