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Menu Button
:::

活動報導

寰宇漢學講座邀請Henninger先生、金知原女士演講

漢學研究中心於2023613日下午舉辦寰宇漢學講座,邀請本年度獎助訪問學人德國海德堡大學博士候選人Christoph Henninger先生,與日本東京大學博士候選人金知原(Jiwon Kim)女士主講。

    第一場由Christoph Henninger先生演講「臺灣的地方神明節慶、靈媒與文化資產」,並邀請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謝國興研究員主持。本場次旨在探討臺灣宗教節慶的文化意義,尤其是供奉地方神祇並涉及靈媒的活動。主要聚焦在於已被臺灣文化部認定為文化遺產的節慶,在日常生活、個人和文化認同中的作用,以及靈媒事業的歷史背景、儀式實踐及其對當地社會的影響。講者通過線上調查和往年的田野調查已經獲得了初步的資料,下一步將進行與宗教人員、節慶參與者、宮廟代表、臺灣文化部以及臺灣本地學者的訪談。透過研究參與者的觀點以及這些節慶的社會和文化意義,目標在於促進對節慶和靈媒在臺灣文化和社會中的作用的更深入理解。

    第二場由金知原女士演講「殖民地帝國大學和帝國主義的戰略」,並邀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史研究所許佩賢教授主持。帝國大學的設立必須投入浩大的資金,特別是和朝鮮相比,在內地留學的臺灣人人數不多,且當時並沒有出現建設以臺灣人為主的高等教育機構的跡象。講者認為,日本想在自己的殖民地——朝鮮和臺灣設立「大學」的重要原因之一,即是作為後發帝國主義國家的日本,爲了得到其他國家的認同,而具有實施「帝國主義的戰略」的必要性。日本根據岩倉使節團的美歐視察展開了明治維新,並接受了近代國家的一些模式。這種海外調查傳統一直延續到1910-20年代。進入1920年代之後,日本的精英人才仍然如此,視察英、美等帝國主義國家和東南亞等其他帝國主義國家殖民地。在此過程中,日本人發現在殖民地設立高等教育機關的「施惠」行為,可為向其他帝國主義國家宣揚自信感的一種方式。早在當時的一些朝鮮共產主義者和臺灣知識分子就已經提過上述觀點,但他們的主張無論是當時還是現在幾乎都沒有得到任何特別的關注。

    本日兩場講座吸引將近40位聽眾前來,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陳偉智助研究員、輔仁大學法律學系林政佑助理教授亦全程參與並提問。兩位主講人的口說中文與現場聽眾互動熱烈,兩位主持人亦表現稱職,現場充滿了學術交流的氣氛。

左起:魏令芳組長、謝國興教授、Henninger先生  
左起:魏令芳組長、謝國興教授、Henninger先生

左起:謝國興教授、Henninger先生  
左起:謝國興教授、Henninger先生

會場全景  
會場全景

Henninger先生  
Henninger先生

左起:謝國興教授、Henninger先生  
左起:謝國興教授、Henninger先生

左起:許佩賢教授、金知原女士、葉毅均編輯  
左起:許佩賢教授、金知原女士、葉毅均編輯

金知原女士  
金知原女士

左起:許佩賢教授、金知原女士  
左起:許佩賢教授、金知原女士

左起:許佩賢教授、金知原女士  
左起:許佩賢教授、金知原女士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