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學研究中心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漢學研究中心
中文 English 網站地圖 回漢學中心首頁1 回國圖首頁2
 
活動報導
本館與馬來西亞拉曼大學合作舉辦臺灣漢學講座(第二場次)  

為了增進同學們對新馬文學史的瞭解,以及加強馬、台兩地的學術交流,由拉曼大學中華研究院、台灣漢學研究中心主辦,拉曼大學中文系研究生學會協辦的「南海以南,島與半島:重思新馬文學史」講座已於2023118日(週三)晚上730分在拉曼大學(雙溪龍校區)KB103演講廳順利舉辦,本次講座有幸邀請到國立臺灣大學中文系副教授高嘉謙博士主講,並由拉曼大學中文系(雙溪龍校區)系主任廖冰凌博士主持,校內外眾多師生都出席了此次講座,現場學術氣氛濃厚。

在講座正式開始前,首先由拉曼大學中華研究院院長張曉威副教授致辭,張院長強調了加強台、馬兩地以及拉曼與臺大兩校之間學術合作與交流的重要性,感謝主講人高謙嘉博士和與會人員,並相贈圖書以示歡迎高嘉謙博士的到來。接著,由主持人廖冰凌博士介紹主講人高嘉謙博士的學術資歷,並對他在馬華文學中古典文學領域的獨到見解表達了贊賞,同時介紹了高教授近期新編的專書《南洋讀本》。

高嘉謙教授在演講中首先從海洋的大視角講解了《鄭和航海圖》,強調了南洋地區的風土元素與地緣政治,提出不同於一般地理意義的馬華文學地圖,以南海為中心,解析了其中如何展現出華人的南洋遷移,如何帶出海域和華人流動的網絡,以及其與文學的關聯。其次,高教授從鄭芝龍武裝抗清影響華人流動談起,分別剖析了明鄭光環、丘逢甲以及當代新馬文學的明朝魅影,從而帶出一個新加坡華人「尋根」的文學故事。高教授指出朝貢外交、大航海時代的香料貿易,以及歷史重疊的水路、航道、海域、海上走廊的相關性與緊密性。最後,高教授沿襲上述馬華文學的跨界流動,分別具體論述早期的官游文學、民間文學,以及後來的抗日文學和冷戰文學等。

本次演講適逢農曆新年前夕,現場匯聚了校內外的馬華文學愛好者與研究學者近 48 位共襄盛舉,其中大部分是巴生谷一帶的大專院校師生,足見高教授相關學術研究的影響力。演講後的問答環節,各方聽眾與高教授之間的馬華文學討論,充分達到交流目的。特別是馬來亞大學中文系高級講師張惠思博士與新紀元大學學院高級講師蕭雯佳博士的提問,藉由高教授突破地域框架的文學發展眼光,帶動大家共同深思馬華文學未來研究的新視野。

【本篇活動報導由拉曼大學中華學院提供】


高嘉謙教授(前排左五)與拉曼大學中華研究院張曉威院長、台大校友會會長曾毓林先生(前排左三起)、星洲日報副執行總編朱運鐵先生(左六)、主持人黃文青教授(後排左四)等與會者大合照  
高嘉謙教授(前排左五)與拉曼大學中華研究院張曉威院長、台大校友會會長曾毓林先生(前排左三起)、星洲日報副執行總編朱運鐵先生(左六)、主持人黃文青教授(後排左四)等與會者大合照

張曉威院長(左)贈送紀念品予高嘉謙教授  
張曉威院長(左)贈送紀念品予高嘉謙教授

高嘉謙教授演講,右為主持人廖冰凌教授  
高嘉謙教授演講,右為主持人廖冰凌教授

交流環節(左一為新紀元大學學院高級講師蕭雯佳博士,中為主講人高嘉謙教授,右一為主持人廖冰凌教授)  
交流環節(左一為新紀元大學學院高級講師蕭雯佳博士,中為主講人高嘉謙教授,右一為主持人廖冰凌教授)

大合照(左三為廖冰凌教授,中間為張曉威院長,右三為主講人高嘉謙教授)  
大合照(左三為廖冰凌教授,中間為張曉威院長,右三為主講人高嘉謙教授)
back
top
 

漢學研究通訊電子報(另開視窗)
漢學研究(另開視窗)
漢學研究通訊(另開視窗)
國家圖書館(另開視窗)
外籍學人來臺研究漢學獎助(另開視窗)
臺灣獎助金(另開視窗)
漢學研究通訊電子報粉絲專頁(另開視窗)
臺灣獎助學金(另開視窗)
推展海外漢學交流(另開視窗)
臺灣漢學資源中心(另開視窗)
國家圖書館投審稿系統(另開視窗)

資料更新:2023/3/26
國家圖書館著作權聲明 Copyright 2012 National Central Library
截至目前累積拜訪人數:8744364人次
                                                         
通過A檢測等級無障礙網頁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