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Menu Button
:::

活動報導

寰宇漢學講座邀請包弼德教授演講

漢學研究中心於2022121日上午舉辦寰宇漢學講座,邀請美國哈佛大學東亞語言與文明學系 Charles H. Carswell 講座教授,包弼德(Peter K. Bol)教授主講。講題為「數位人文:圖書館,研究中心,與網絡基礎設施」,由國家圖書館曾淑賢館長主持。

曾淑賢館長表示,包弼德教授的學術成就與擔任行政領導方面的事蹟,相信大家並不陌生,他自1985年起執教於哈佛大學,現任該校東亞語言與文明學系Charles H. Carswell講座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宋代至明代的思想史、菁英與宗族文化。他在2013年擔任哈佛大學副教務長時力倡國際合作,包括建置「中國歷史地理信息系統」,以及由哈佛大學、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以及北京大學共同構置的中國歷代人物傳記資料庫(The China Biographical Database,簡稱CBDB),對於新世代的漢學研究,無論是數位人文研究或者輔助傳統文獻研究,對於全球和學領域研究者都影響深遠。

本場演講以包教授新作《志學斯邑:十二至十七世紀婺州士人之志業》(Localizing Learning: The Literati Enterprise in Wuzhou, 11001600)作為開始,包教授講述如何以哲學與文學文本的詳細解讀,配合對社會與親族網絡的量化分析,調查社會實踐與宗族與同儕網絡如何成就文人在地方、區域與國家背景下的自我定位。接著他介紹為了便利進行類似的學術研究,所不可或缺的各式資料庫如哈佛大學的「China Local」、中國歷代人物傳記資料庫等。

他並說明跨國際,跨機構之間網路基礎建設的重要性。以及數位人文研究領域的新趨勢,如主題模型建置、群體傳記學、空間分析、社會網路分析等。演講的尾聲,包教授指出圖書館是學術研究與知識傳播的根本,在數位時代的讀者對圖書館提出數位館藏的需求時,圖書館與館員有哪些方式可以應對。包教授亦邀請與會學者參加即將於明(2023)年31416日,由哈佛大學相關研究機構與圖書館共同主辦的「Tools of the Trade: The Way Forward」研討會。此會議將探討中、臺、日、韓、越等國及佛教研究的媒體,從印刷品到數據化的過渡。

包教授為國際知名學者,本場演講吸引近百位聽眾進場聆聽。亦有多位在臺灣不同領域,從事數位人文研究的學者前來聽講。如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陳熙遠研究員、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史研究所張素玢教授、國立清華大學中文系祝平次副教授等。希望能將所學與數位人文的技術做更進一步的結合,以提供更多的加值服務。

曾淑賢館長開場致詞  
曾淑賢館長開場致詞

包弼德教授  
包弼德教授

包弼德教授  
包弼德教授

包弼德教授  
包弼德教授

包教授回答現場提問  
包教授回答現場提問

包教授回答現場提問  
包教授回答現場提問

陳熙遠教授提問  
陳熙遠教授提問

會後與會學者提問  
會後與會學者提問

包弼德教授為館藏圖書簽名  
包弼德教授為館藏圖書簽名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