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Menu Button
:::

活動報導

思想風雲在中山——跨文化講堂系列講座9月29日由馬愷之教授主講

國立中山大學文學院教育部標竿計畫「跨文化漢學之島:國際漢學平台在中山」與國家圖書館漢學研究中心於929日下午共同舉辦「思想風雲在中山——跨文化講堂」系列講座,邀請國立政治大學哲學系馬愷之(Kai Marchal)副教授,主講「宋明理學與古典懷疑論:一個跨文化的反思」,並由計畫主持人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莫加南(Mark McConaghy)助理教授擔綱主持。馬愷之教授長年致力於宋明理學研究,並且擔任政大華人文化主體性中心之「跨文化哲學比較研究小組」執行委員之一,尋找華人文化中具代表性的類比性思考,及此思想在傳統倫理面向中扮演的角色。

    當宋明理學,及作為宋明理學的研究者,遭遇古典懷疑論的揭起和衝突,學者們在探尋、叩問的究竟是什麼?在全球化、國際化的世界網絡中,馬愷之教授將以跨文化思維和實際研究歷程,探究此一大哉問。

演講中,馬愷之教授以東方哲學與當代西方哲學的目標差異為切入點,舉《論語》與《二程遺書》中的對話呈現東方哲學不把「解決問題」作為首要目標的思維方式;反過來提到西方哲學家「尋找確定性」的任務傾向、哲學與科學提供反思與定義等特性。馬愷之教授提到研究哲學者,需要常常擁有「懷疑」心理,從西方笛卡兒普遍懷疑出發,連結古希臘懷疑論哲學家皮羅、塞克斯圖斯恩丕里柯所代表的「古典懷疑論」,對他們而言,「古典懷疑論」是日常生活、哲學的實踐——通過在懷疑的刺激之後,擺脫單一視角的僵化,以新的方式回到日常世界,建構自我和世界的新關係。在懷疑論的論述中,馬愷之教授將西方哲學與東方哲學進行比較,更在其中找到若干相似之處。如莊子「吾惡乎知之?」、「我若之辯」、「莊周夢蝶」等敘述,都相契於懷疑論那種解構獨斷式論述或觀點的思維方式;回頭連結皮羅主義之外,更延伸至印度龍樹的中觀思想,找尋之間相互影響的可能。

而在對於宋明理學的討論中,則圍繞宋代大慧禪師談夢而展開,由此反觀宋明理學相對於懷疑論,是以重建世界真實為思想關鍵,意圖建立世界與人類之間的信賴關係。而在此一比較視角中,是否宋明理學就純粹是懷疑論的反對者呢?馬愷之教授又進一步以朱熹哲學作為開解進路,以對於「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一句之詮釋為例,說明朱熹部分的哲學特點:不立說而只解經、重視真實現象等,或許都隱約帶有懷疑論的意味,但這樣的懷疑意味又在「格物致知」的概念中,回歸於我們所身處的現實世界與種種現象。

最後,馬愷之教授以西方哲學和東方哲學之間對於「懷疑」的冥冥互契作為總結,以兩者之間共同浮出「文化差異的意義」、「日常生活性的意義」、「哲學與科學的關係」等思考要點,引導我們重新思考真實知識的衝突、跨文化思想的融合、世界真相的追求等問題,從中發現當代社會的東西、古今思想之融合與轉化。

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莫加南(Mark McConaghy)助理教授擔綱主持  
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莫加南(Mark McConaghy)助理教授擔綱主持

國立政治大學哲學系馬愷之(Kai Marchal)副教授與講題:「宋明理學與古典懷疑論:一個跨文化的反思」  
國立政治大學哲學系馬愷之(Kai Marchal)副教授與講題:「宋明理學與古典懷疑論:一個跨文化的反思」

國立政治大學哲學系馬愷之(Kai Marchal)副教授演講身影1  
國立政治大學哲學系馬愷之(Kai Marchal)副教授演講身影1

國立政治大學哲學系馬愷之(Kai Marchal)副教授演講身影2  
國立政治大學哲學系馬愷之(Kai Marchal)副教授演講身影2

演講者馬愷之副教授與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吳孟謙副教授對話交流  
演講者馬愷之副教授與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吳孟謙副教授對話交流

學者與聽眾集體合影  
學者與聽眾集體合影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