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Menu Button
:::

活動報導

臺灣漢學講座邀請林鶴宜教授於韓國首爾大學演講

本(108)年628日,國家圖書館漢學研究中心與韓國首爾大學(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合作,假該校舉辦今年第3場「臺灣漢學講座(Taiwan Lectures on Chinese Studies)」。邀請國立臺灣大學戲劇系林鶴宜教授,主講「晚明清初小說新品類對文人傳奇戲曲敘事開創的影響」。活動由首爾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李昌淑所長主持。我駐韓國台北代表部唐殿文代表與教育組翁靜漪組長亦出席活動表達政府對於推動國際學術交流的支持。

林鶴宜教授為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博士,近年來研究主題為中國古典戲劇及臺灣戲劇。近年致力於現代劇場領域與臺灣傳統戲劇如歌仔戲的研究及演出活動研究,為國際戲劇研究領域重要學者。本次講題的時代背景聚焦於16世紀以降晚明至清初。此一時期由於社會經濟的活絡,進而帶動文化層面的發展。林教授便以明代的小說和戲曲,向觀眾說明這兩項中國傳統文化,如何互相影響、交融,並出現更進一步新型態文藝思潮。

林教授指出,明代嘉靖到萬曆年間是小說發展至關重要的一百年。文人對寫作小說的觀念發生根本的變化,進一步改變了它的實質內涵,因得以在原有的「歷史」、「英雄」和「神魔」等題材之外,促成「世情」、「才子佳人」、「艷情」、「公案」和「俠義」等新品類作品的萌芽。而清初許多文人,較具代表性者,如梅鼎祚、馮夢龍、呂天成、淩濛初、丁耀亢、李漁等文人,更同時寫作小說與戲曲,並藉著參與非主流的通俗文學的編纂和創作,表達他們對禮教的反思。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新題材的小說雖並未直接促使戲曲產生相應的品類,卻對文人傳奇戲曲的敘事造成刺激,透過題材關注、情節設計、人物形象、語言風格、審美概念等新風貌的開展,全面回應諸多小說新品類帶給他們的啟發。這段時期許多珍貴的創發後來雖因遭到「詩文傳統」的覆蓋而未能持續,卻為當時代的戲曲藝術留下多姿多彩的身影,同時,也為清代中葉以後花部戲曲的全盛提供了養料。

首爾大學為韓國最為知名學府之一,亦有深厚漢學研究傳統。本次「臺灣漢學講座」為國家圖書館自2016年與該校簽訂「臺灣漢學資源中心」合作備忘錄後,首次辦理的學術交流活動,吸引不少來自該校及韓國戲曲與中國研究學者與研究生,如延世大學、西江大學、仁荷大學、淑明女子大學、梨花女子大學、漢城大學,以及其他學校師生參加,在活動前後與講者進行交流。本中心並於現場發送「外籍學人來臺研究漢學獎助」、「臺灣獎助金」等宣傳摺頁,藉以鼓勵更多優秀的外籍學者申請來臺研究,進一步提升臺灣研究的量能。

我駐韓唐殿文代表致詞  
我駐韓唐殿文代表致詞

首爾大學中文研究所李昌淑教授致詞  
首爾大學中文研究所李昌淑教授致詞

林鶴宜教授  
林鶴宜教授

青年學生請益  
青年學生請益

李昌淑教授與林鶴宜教授合影  
李昌淑教授與林鶴宜教授合影

講者與聽眾合影  
講者與聽眾合影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