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Menu Button
:::

活動報導

「寰宇漢學學友講座」邀請葛浩德教授演講

漢學研究中心於20181213日下午舉辦場寰宇漢學學友講座,邀請本中心2015年度獎助訪問學人,美國舊金山州立大學外文系葛浩德(Frederik H. Green)副教授,講述「建構新臺灣認同:當代臺灣的日治時期建築」,並邀請國立清華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謝世宗副教授主持。

對來臺灣的外國訪問者而言,最吸引人的現象之一是:和亞洲其他曾受日本統治國家相比隨處可見、保存良好的日治時期建築。此外,這些經過翻修的建築逐漸在民間生活和輿論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葛浩德教授討論日據時代建築的翻新,在當今臺灣身分認同上的重要性和影響力。從1982年的《文化資產保存法》,1985年桃園神社整修爭議,到90年代北投溫泉博物館的發現與整修。葛教授認為這種新身分認同肯定了現代臺灣歷史的多元化,包括日治時期的各種建設。他也探討官方和民間近十年來,對日治時期古蹟評價的變化和討論輿論變化的因素。通過幾個有代表性的例子,利用在西方盛行的記憶研究、認同研究,整理了翻修建築的動機和目的,以及輿論的評價和看法。

此外,來自德國的葛教授也比較了「解嚴後的臺灣」和「統一後的德國」的歷史回憶、雙方輿論對翻修古蹟觀點的異同。特別是柏林與臺北,兩座城市都在近代成為國家首都,迅速地成為鄰近國家中最現代化的都市,也都顯示出19世紀末、20世紀初流行的新古典和新巴洛克主義(neo-classical & neo-baroque)建築風格。自1920年代以降,更是現代主義建築大展身手的舞台。葛教授指出,臺灣可以看到許多相對年輕但見證激烈動盪歷史的建築。這些古蹟不是永恆不變的歷史遺跡,而是不停變化意義的場所。在當今臺灣的國家認同和文化認同的輿論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亦影響著臺灣人對未來的憧憬。

會場一隅  
會場一隅

左起:葛浩德(Frederik H. Green)、謝世宗教授  
左起:葛浩德(Frederik H. Green)、謝世宗教授

左起:葛浩德(Frederik H. Green)、謝世宗教授  
左起:葛浩德(Frederik H. Green)、謝世宗教授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