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Menu Button
:::

活動報導

典範的重思──國圖與德國萊比錫大學舉辦臺灣漢學講座與「道教與地方宗教」研討會、展覽等系列活動

為促進臺灣本土道教研究與世界的對話,國家圖書館與德國萊比錫大學圖書館於今年1129日起於該校總圖書館(Bibliotheca Albertina)邀請國際道教研究權威學者李豐楙教授擔任臺灣漢學講座,同時舉辦「道教與地方宗教典範的重思」(Daoism and Local Cults: Rethinking the Paradigms)國際學術研討會,以及「天之道:道教與地方宗教」主題文獻展。為表達對學術交流的支持,臺灣駐德國代表處謝志偉大使於29日開幕活動,特親自蒞臨致詞,並主持贈書儀式。

    萊比錫大學圖書館為國圖於國際設置之「臺灣漢學資源中心」重要夥伴,自201311月由國圖曾淑賢館長與該校簽屬合作協議後,雙方維持密切的交流互動,而且持續性的提供豐富的學術研究資源,以增加臺灣研究的能見度。代表國圖出席的吳英美副館長表示,萊比錫大學發展東亞研究由來已久。而身負推展漢學研究的國圖更是在兩德統一後未久,於1992年合辦了「孔學研究專題書展」。本次雙方共同舉辦的以道教研究為主題的系列活動,可以說是跨世紀友誼的延續。

     一系列活動自李豐楙教授在1129日之演講:「送瘟與代巡:道教與儒教/家對瘟疫流行的兩種詮釋」啟動。李豐楙教授曾任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學研究所研究員,目前為政大名譽講座教授。他長期研究道教文學、中國道教思想、臺灣道教與民間宗教研究、華人宗教,除有大量相關著作,為國內道教研究學術化之先鋒之一,也是國內少數具有道士資格的教授。李豐楙教授學養與實務經驗豐富,他強調道教、儒教/家的儀式、知識雖然對立,仍可相互配合而形成「複合儀式」。由此提醒道教研究不能限於經典,而亟需將其置於田野調查的社會脈絡中。類似送瘟與代巡現象,表明道教在地方社會具有靈活的運作方式,方能適應不同時空的需求,在「複合」圖像中既保留其儀式專家的定位,也在地方社會維持其對瘟疫流行與解除的文化詮釋。本次講座也吸引不少鄰近地區漢學與臺灣宗教研究學者出席活動參與討論。

    1130日至121日進行「道教與地方宗教典範的重思」研討會方面,會議主題探討近世以來,道教與地方宗教融合過程中,雙方存在之張力與對立,以及複雜的互動模式。策劃會議合辦方籌備代表柯若樸教授 (Prof. Philip Clart)表示,本會議旨在評估並釐清現存各種學術觀點與立場,以便進行更具反思性與深入分析的辯論。希望能解開學術論述中纏繞在主位客位範疇的環節,進而發展出讓持不同立場學者可以共同使用的論述詞彙及明確的參數。為了實現會議目標,因此國家圖書館與萊比錫大學圖書館邀請到歷史與民族學領域的專家學者,包括來自德、法、臺、日、美、英,以及香港等地學者,發表13篇論文來一起探討問題。

    會議期間國圖另策劃「天之道:道教與地方宗教主題文獻展」,展出臺灣相關主題出版品,以及各類道教古籍復刻書超過百餘冊,精彩可期。在29日當日也由謝志偉大使代表我方贈書予萊比錫大學,並由出席知該校Beate A. Schücking校長及圖書館Ulrich Schneider館長代表受贈。這項展覽於123日至24日將移轉至萊比錫大學東方圖書館展覽。

與會學者與貴賓合影  
與會學者與貴賓合影

吳副館長英美致詞  
吳副館長英美致詞

贈書合影 左起ULRICH SCHNEIDER 館長、BEATE A. SCHÜCKING 校長、謝志偉大使、吳英美副館長、柯若樸教授  
贈書合影 左起ULRICH SCHNEIDER 館長、BEATE A. SCHÜCKING 校長、謝志偉大使、吳英美副館長、柯若樸教授

駐德代表處謝志偉大使致詞  
駐德代表處謝志偉大使致詞

李豐楙教授演講  
李豐楙教授演講

會場一隅  
會場一隅

主題展覽  
主題展覽

與會學者參觀主題展覽  
與會學者參觀主題展覽

展場參觀人潮  
展場參觀人潮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