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Menu Button
:::

活動報導

「寰宇漢學講座」邀請斯定文、俞永峯兩位教授演講

漢學研究中心於2016720日舉辦2場寰宇漢學講座,邀請本中心「外籍學人來臺研究漢學獎助」訪問學人,美國舊金山大學現代與古典語言系斯定文(Stephen J. Roddy)教授、美國佛羅里達州立大學宗教系俞永峯(Jimmy YU)副教授,分享在臺研究成果。

第一場由美國籍斯定文教授主講「臺灣竹枝詞與民族書寫」,邀請國立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黃美娥所長主持。早在唐代,劉禹錫、白居易等詩人便曾創作竹枝詞。臺灣竹枝詞的創作約略從康熙年間開始盛行,至今傳世的作品超過一千首。竹枝詞的內容常出現方言語彙,內容多描述在地的風土民情,時有夾雜文人的感懷。

斯教授的演講針對臺灣竹枝詞的所謂「采風問俗」的一面,探討其是否可以視為當代民族誌的先驅。他指出,近年來,在社會科學界有一種新穎的見解,認為至今盛行於社會科學領域的民族描繪手法未免陷於窠臼。有鑒於此,他們開始提倡以富有想像力的抒情文體來補充民族書寫的不足之處。而盛行於明、清兩代的竹枝詞,便是用少量文字來模擬市井百姓口吻的韻文。斯教授認為創作者的目標與民族誌相當類似,乃是刻畫一時一地的風土人情。除此之外,儘管清朝中葉以後由於受到了考訂學風的影響,竹枝詞學術性質漸濃,但始終沒有失去其來自民歌的情趣,並且對於臺灣、新疆等邊界地區的異族文化也發生了知識推廣的正面作用。斯教授舉出臺灣在清代、日據時代的幾首竹枝詞,以印證此種抒情文體所蘊含啟發人心的潛力。主持人黃教授也加以補充,認為通俗文學──地方誌──民族書寫之間的相互印證與連結,是一極有價值且尚未有太多學者涉獵的領域。

第二場由美國籍俞永峯教授主講「承先啓後的正統漢傳佛教──聖嚴法師的中華禪法鼓宗」,邀請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廖肇亨研究員主持。爲了呈現出漢傳佛教的整體與豐富性,聖嚴法師在1998年寫出了「判教圖」,作為一個漢傳佛教的教觀架構。漢傳佛教判教圖雖然具有包容性,但也有高度的揀擇及目的性的意義存在。2004年,聖嚴法師首次提出了「中華法鼓禪宗」一詞,並在2006年正式創立中華禪法鼓宗。俞教授的演講旨在探討聖嚴法師的「漢傳佛教」之定義及其歷史語境,為什麼法鼓宗是漢傳佛教的集成。並進一步演講將嘗試探討爲何聖嚴法師要創立中華禪法鼓宗,而「漢傳」佛教(英文通常以Chinese表示)這範疇中是否隱含了二十世紀初期政治和佛教思想家國族概念與民族文化的意識型態。

俞教授分析了聖嚴法師從1998年以降的立場及心境變化,面對當代臺灣佛教的危機,密教、南傳佛教等的引進,聖嚴法師嘗試從以往「站在正信佛教詮釋禪佛教」,轉為「站在禪佛教的立場來綜合整體的佛教」。俞教授指出,聖嚴法師建立「中華禪法鼓宗」是在開發一個想像社群的制度化,而「承先啟後」概念則是發明一個新的傳統。「漢傳佛教」並非歷史性的名稱,而是一個二十世紀初期所創的範疇,是聖嚴法師面臨世紀變化對於佛教的新詮釋。不再是「不立文字」的傳統禪宗,而是「以教出宗」的新禪宗。

斯教授的演講提供了民族學、傳統詩詞及人類學的的新視野,俞教授則對在臺灣家喻戶曉,擁有眾多信眾的法鼓宗,探討其核心精神及流變。兩位教授皆提出各自的創見,盡顯其在臺研究豐富的心得,分享給與會聽眾。活動圖片

左起:斯定文教授、黃美娥教授

 

活動圖片

斯定文教授

 

活動圖片

左起:俞永峰教授、廖肇亨教授

 

活動圖片

出席聽眾踴躍

 

活動圖片

前排左起:俞永峯教授、廖肇亨教授、斯定文教授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