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大學古典文獻學研究所
漢學研究通訊第25卷第2期(2006.05)
一、學人動態
王國良教授2月1-12日赴法國進行由蔣經國國際學術交流基金會補助之「中韓往來者漢文記錄之整理與研究」計畫資料蒐集。
二、專題演講
95. 3.21 陳慶浩 爭奇小說及其相關研究
漢學研究通訊第25卷第1期(2006.02)
學術活動
本校人文學院與中國唐代學會共同主辦之「第七屆唐代文化學術研討會」,於10月27-28日在臺北大學舉行。
第24卷第4期(2005.11)
學人動態
王國良教授8月22-26日赴韓國進行「中韓往來者漢文記錄之整理與研究計畫」資料蒐集及研究;獲行政院國科會通過94年度補助進行專題計畫「新唐書藝文志校正暨研究」,計畫執行期間共計一年。
劉寧慧助理教授獲行政院國科會通過94年度補助進行專題計畫「臺灣現藏古籍叢書調查研究──國家圖書館、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之部」,計畫執行期間共計一年。
第24卷第3期(2005.08)
一、學人動態與學術活動
研究生 | 論 文 題 目 |
---|---|
蕭士軒 | 洪邁《容齋隨筆》中之金石研究考述 |
王淙德 | 朱熹詮釋《論語》過程中所受謝良佐之影響 |
任祖泰 | 明末利瑪竇《交友論》之成書與評述 |
王冠文 | 土城大墓公淵源考辨 |
張家維 | 世說新語文獻研究──從撰者書名篇卷版本流傳等方面探討 |
劉冠顯 | 從文獻學角度探析中國歷來重大疾疫──以天花為例 |
郭明芳 | 臺灣的第一本方志──談蔣毓英所修的《臺灣府志》 |
二、專題演講
日期 | 主講人 | 講題 |
---|---|---|
94.4.13 | 張炎憲 | 談史料文獻與口述歷史──以二二八研究為例 |
94.5.4 | 王三慶 | 文學基因圖譜解讀──以「全宋詞」為例 |
第24卷第2期(2005.05)
學人動態
王國良教授1月5日參加世新大學中國文學系「第15次學術研討會」,擔任廖玉蕙論文〈六朝鬼小說中的人間寫照〉特約討論人。
第24卷第1期(2005.02)
一、學人動態
王國良教授9月起擔任本校研究發展處研究發展長職務;9月10-17日參加北京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2004年小說文獻與小說史國際研討會」,發表論文〈中國笑話集在韓、日、越的流傳與保存〉。
二、專題演講
日期 | 主講人 | 講題 |
---|---|---|
93.12.22 | 陳慶浩 | 談東亞漢文文獻 |
第23卷第3期(2004.08)
一、學人動態
二、專題演講
日期 | 主講人 | 講題 |
---|---|---|
93. 5.19 | 崔溶澈 | 中韓古典小說的文獻交流 |
第23卷第2期(2004.05)
一、學人動態
二、專題演講
日期 | 主講人 | 講題 |
---|---|---|
93. 1. 7 | 林妙樺 | 國內數位典藏現況及發展 |
第23卷第1期(2004.02)
學人動態
第22卷第4期(2003.11)
一、學人動態
二、研究計畫
王國良教授獲91年度蔣經國國際學術交流基金會國內地區國際合作資料蒐集類計畫補助,計畫名稱:「中韓往來者漢文記錄之整理與研究」;獲92年度國科會計畫補助,計畫名稱:「《異苑》校證暨研究」。
第22卷第2期(2003.05)
一、學人動態與學術交流
二、專題演講
日期 | 主講人 | 講題 |
---|---|---|
92.3.26 | 劉明杰 | 凌網科技「數位典藏系統」的開發與建置 |
第22卷第1期(2003.02)
一、學人動態
二、專題演講
日期 | 主講人 | 講題 |
---|---|---|
91.12.2 | 張涌泉 | 從語言文字的角度談談敦煌文獻的價值 |
三、學術活動
本所於12月2日由所長王國良教授與浙大古籍所所長張涌泉教授共同簽訂合作同意書,本校人文學院院長司仲敖教授、北京清華大學傅璇琮教授見證,未來雙方將從事教學研究資訊與教師學生交換及研究計劃合作等事宜。
第21卷第4期(2002.11)
一、學人動態
王國良所長8月5-8日赴越南河內漢喃研究院與民間文化學院進行訪問、學術交流及東亞漢文文獻之考查。
王國良所長獲91學年度國科會專題計劃補助,計畫名稱「魯迅唐宋傳奇集校補暨研究」,執行期間91年8月1日至92年7月31日。
二、學術計劃
本所預計成立「東亞漢文文獻」及「敦煌學」兩個專題研究室,作為未來發展重心,計劃長期蒐集、整理並研究相關文獻與議題。
三、招生消息
本所91學年度碩士班招生考試,錄取15名。
第21卷第3期(2002.08)
一、成立經過與緣由
本所於2000年7月由司仲敖院長、王國良教授及多位海內外專家學人共同研擬籌設,2001年2月獲教育部核准設立,2002年春夏、91學年度起正式對外招生。設立之緣由有四:
(一)大臺北地區古籍文獻庋藏豐富
臺灣地區在光復後,僅有省立臺灣圖書館(今國立臺灣圖書館)庋藏部分舊籍。洎國民政府撤退來臺,原國立中央圖書館、故宮博物院、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國立北平圖書館所藏善本古籍,相繼運抵臺灣,並移置臺北地區,陸續編目,開放閱覽。70年代,由中央圖書館(今國家圖書館)主持,網羅大多數重要圖書機構珍藏,彙編善本及普通本線裝書聯合書目,充分展現本地古籍文獻實力,與中國大陸、日本鼎足而著稱於世。
據保守估計,目前臺灣約擁有三、四十萬冊古籍原本,其中善本約為二十萬冊,包含中國歷代重要著作之各種刊本、抄本暨作者手稿,也有少數日本、韓國印本。這些舊籍幾乎都貯藏於大臺北地區,堪稱文獻薈萃,研究資源豐盛。
(二)臺灣地區大學缺乏文獻學專業研究所
中國大陸80年代後,國務院古籍整理規劃小組制訂古籍整理出版九年計畫;教育部(國家教育委員會)主持人才培養及全國高等院校古籍整理工作。目前由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員會直接聯繫之科研與教學機構,有18個研究所,1個研究中心,1個研究室及4個大學部古典文獻專業。83年以來至今則陸續成立文獻學專業系所,蔚為大觀。
臺灣50年代初,原在中國大陸之學者專家古籍整理研究方面雖佔極小比例,尚不至青黃不接。惜五十年來,政府既未能比照中國大陸在行政院設立規劃小組,於若干學術機構設立專業研究單位,亦未在大專院校設立專業系所,支持出版古籍整理專刊。僅由少數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開設零星相關課程,培養少數圖書文獻學方面專才。然老成日漸凋零,年輕一輩缺乏完整正規之古典文獻學訓練,實令有識之士心憂如焚,亟思補救。
(三)本所擬發展之重點與其他近似系所不同
本所未來開設課程,以傳統文獻學為主,理論與實務並重,可謂體系完整;同時,也重視文獻傳播及資訊電子化等新興學門之發展。試取之與國內公私立大學近似研究所相較,基本目標與課程有相當程度之差異。
以政治大學圖書資訊研究所為例。它招收學生大抵出身圖書館學相關科系,然後納入圖書資訊學、檔案學、博物館學等三組,旨在培養現代圖書、檔案暨博物館高級從業人員。其課程僅有文獻學研究、檔案學研究兩科,與本所規劃者相同。再以東吳大學歷史系史學與文獻學碩士班做比較。它的課程設計大致分為:史學理論與實踐、文獻學、方志學與地方史、口述歷史學等四大範疇,希望教育出一批歷史文獻學專業人才。因此,第一年已開設者,文獻學之類,全冠上「歷史」標記。目前與本所在教學目標與課程安排上較為接近的,當屬東吳大學中文系碩、博士班規劃之古文獻學程。
(四)迎向科際整合及國際文化交流之需要
在當前學術分科日益細密,壁壘分明之高等教育中,科際支援整合已呈刻不容緩之重大課題。而在世界局勢變化多端的潮流中,東亞各國異軍突起,潛力可觀,可望成為新世紀的主導力量,彼此間如何交流結盟,也是急需思考與面對的議題。
創設以漢文古典文獻學為發展主體的研究所,不但能有效結合文、史、哲與社會、科技等不同學門的人才和知識,同時也能增進東亞地區之中、日、韓、越等漢字文化圈諸國的交流與互動。
二、發展方向與目標
(一)教學與研究相互結合
本所教師從事教學之餘,除了進行個人專業性研究,亦將帶領研究生鑽研探討課程上相關之主題。
(二)學術與現實充分配合
本所固然以整理研究古典文獻為主要對象,唯文獻圖籍之搜羅結集有其時空、人力與經濟條件等等的限制,勢必只能做重點規劃。目前從臺北大學所在地及本所擬新聘專兼任師資專長來考量,計畫成立:臺灣文獻、敦煌文獻、文史哲資料、金石簡牘資料、域外漢文文獻五個專室,委由專人負責資料圖書徵集、整理,並迅速組成工作梯隊,積極從事編纂與研究項目。
(三)與國內外教學研究機構之合作
擴大合作對象與基盤,尋求更多的硬體軟體資源挹注支撐,目前我們已進行初步接觸,並獲得口頭肯定願意交流的包括:國家圖書館、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北京大學古文獻研究所、南京大學古典文獻研究所等單位。第二批名單將包括:漢學研究中心、國家圖書館臺灣分館(國立臺灣圖書館)、臺灣大學圖書館、中央研究院文哲研究所,還有中國大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上海師範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等。
為了達成國際合作,我們也計畫與鄰近韓國漢城大學、高麗大學、延世大學、韓國精神文化研究院,日本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越南社會科學院漢喃研究所等單位進行人員互訪,或共同執行研究計畫。至於其他海外著名漢學圖書館與研究機構,諸如:美國國會圖書館、哈佛燕京圖書館、葛思德東方圖書館、大英圖書館、法國國立圖書館、荷蘭萊頓大學漢學研究院圖書館等,則列入中長程合作目標。
(四)籌辦研討會以促進學術交流
本所招生之後,將定期舉辦小型學術座談或討論會;一、兩年左右,則計畫籌辦校際「古典文獻學學術研討會」,提高同行學者發表研究心得,相互切磋的興趣。
三、課程規劃
任課教師 | 課 程 名 稱 |
---|---|
林慶彰 | 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 |
劉寧慧 | 電子文獻開發與利用 |
王國良 | 文獻學理論與實務 |
王國良 | 文獻聚散與流通之研究 |
莊芳榮 | 文史哲工具書研究 |
王國良 | 目錄學研究 |
王國良 | 歷代筆記研究 |
劉寧慧 | 方志學研究 |
張勝彥 | 臺灣文獻研究 |
林鋒雄 | 俗文學資料研究 |
劉寧慧 | 叢書學研究 |
盧錦堂 | 版本學研究 |
王國良 | 東亞漢文文獻研究 |
四、網站特色與訴求
本所網站目前積極建置中,除介紹本所發展狀況、師資、課程及相關訊息外,亦將充分發揮文獻整理專業,開闢「文獻資源」專區,包含「電子古籍文獻」、「最新全國各大學、學術機構學術會議訊息」、「最新國科會文史部門通過計劃案訊息」等,連結海內外重要漢學研究機構、電子文獻資料庫等,隨時維護、更新內容,以提供學界即時資訊與文獻資源,方便學術研究與利用,發揮當代文獻學之任務與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