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大學藝術學研究所

漢學研究通訊第25卷第1期(2006.02)

學術活動

    1.本所「意象與詮釋」系列演講,邀請法國巴黎索邦大學造形藝術與藝術學系Jean Da Silva教授兼主任主講,如下:

    日 期                口 譯               講       題   

    94.12.12                李明明                            諷喻:意象與詮釋

    94.12.13                吳方正                            畫家是個過氣人物

    94.12.14                吳方正                            1974年的《別說我沒跟你提過》

    2.本所舉辦「研究生論文結構評鑑」,如下:

 

    日 期                    研究生                  論  文  題  目  

    94.10.25                    陳佩佩                        梁鼎銘之藝術理論與實踐

    94.12.27                    林竹君                        記憶的編纂──臺灣公學校國語讀本插畫之研究

    94.12.27                    潘玉雯                        近代女子美術教育之研究(1904- 1922)

 

第24卷第4期(2005.11)

學人動態

  1. 曾瀚霈教授7月發表論文〈樂種觀念與其理論思考〉,刊登於《藝術學研究》。

  2. 曾少千副教授9月30日參加「英雄:崇拜與塑造國際研討會」,發表論文〈魂縈之旅:庫爾貝的狩獵畫〉。

  3. 吳方正副教授9月30日擔任「英雄:崇拜與塑造國際研討會」講評人。

 

 

第24卷第3期(2005.08) 

 一、學人動態

  1. 李明明教授發表〈書法與現代藝術的碰撞〉,於《字在自在──三十位學者書法•空間》(臺北:天下文化出版社,94.1.26);擔任臺北市都市發展局及桃園縣文化局公共藝術審議委員。
  2. 周芳美副教授4月27日於陽明大學通識課程計畫演講,講題:「中國書畫的人文精神」;發表〈中國西畫家的「東方主義」?──第二次世界大戰時中國少數民族的形象〉,於《藝術學研究》(94.7);擔任中正文化紀念堂管理處「『浮生百繪』2005年浮世繪展」諮詢委員。
  3. 曾少千助理教授擔任國科會西洋藝術史研究推動計畫常務委員,負責籌備「新影像與藝術史學術營」;發表〈Martha Rosler的時尚觀〉,於《藝術與認同國際研討會論文集》(南天出版社,94.5)。
  4. 巫佩蓉助理教授6月5日於覺風佛教藝術文化基金會演講,講題:「日本佛教美術中的眾生相」。
  5. 曾瀚霈教授發表〈樂種觀念與其理論思考〉,於《藝術學研究》(94.7)。

二、專題演講

日期 主講人 講題
94.4.6.20 葉永烜 藝術、頭腦、宇宙:空間、時間、光、色彩的入門
94.5.18 謝鴻均 洪荒太古之初,我們曾經邂逅──從希臘神話的母系系譜閱讀新世代女性創作者
94.5.18 戴麗卿 寓意之變形:勞孔祭師與藝術表現
94.5.20 Hee-Young Kim Is Neo-Avant-Garde Kitsch?: Return of Life Experience
94.5.24 Dorothy Johnson Mapping the Mythological Body in French Romantic Art
94.6.9 馬孟晶 作品編織的故事:從故宮經驗談展覽的籌劃

 

三、學術活動

本所5月25日舉辦「藝術史研究的展望座談會」,由周芳美所長擔任主持人,邀請University of Iowa藝術學院Dorothy Johnson院長、臺南藝術大學音像藝術管理所Catherine Liu教授、University of Alabama 藝術史Hee-Young Kim助理教授、本所李明明教授、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吳金桃助理研究員擔任引言人,討論議題:(1)藝術史研究對象的擴充(2)研究方法的新發展(3)新科技的影響(4)藝術史學科的應用與就業。

 

第24卷第1期(2005.02)

一、學人動態

  1. 李明明教授發表〈南特船商勃亥的中國之行〉一文,刊載於中央大學文學院《人文學報》(93.8);10月25日至11月5日參加教育部高等教育西歐參訪團;10月應邀交通大學建築所演講,講題:「何謂藝術學」;11月應邀臺北大學歷史所演講,講題:「典範與世態--法國學院藝術的流變」。
  2. 曾瀚霈教授10月21日擔任臺北藝術大學「2004國際宗教音樂學術研討會」與談人。
  3. 吳方正副教授發表〈裸的理由--廿世紀初中國人體寫生問題的討論〉一文,刊載於《新史學》(93.6);11月27-28日參加中山大學「古典與浪漫:藝術與文學研討會」發表論文;12月6-10日參加「第18屆國際亞洲歷史學家學會研討會」發表論文。
  4. 曾少千副教授發表〈巴比松風景畫與懷舊〉一文,刊載於《歷史文物》(93.8);11月27-28日參加「古典與浪漫:藝術與文學研討會」發表論文。
  5. 巫佩蓉助理教授8月19日應邀教育部「大學校院教師人文與社會學科研習營」演講,講題:「密宗佛教藝術」;11月24日應邀故宮博物院演講,講題:「日本佛教藝術」;12月18日參加政治大學「佛教藝術思想研討會」發表論文。

、專題演講

日期 主講人 講題
93.11.29 郭秀玲 現代主義建築與世界都市--德國納粹黨之大柏林重建計畫
93.12.27 高千惠 藝術家的資料收集價值--從安迪•沃荷的檔案室看歷史文物的新定義

三、學術活動

  1. 本系本學期與藝文中心於11月24日至12月15日舉辦「旅法華裔藝術家駐校活動」,邀請旅法華裔藝術家張漢明先生擔任駐校藝術家及「藝術欣賞與展覽實務」課程講座;同時與「大趨勢」藝術中心及「誠品」藝廊合作,推出張漢明、陳建中、李文謙、戴海鷹、梁兆熙旅法華裔藝術家的油畫聯展;12月7日、14日分別舉辦主題:「邊陲與核心、全球化與在地化」、「挑戰與趨勢:影像複製時代下平面繪畫的定位」的座談會。
  2. 研究生論文發表:
    日期 主講人 講題
    93.10.26 陳瑋玲 北魏鞏縣石窟寺之研究
    93.12.21 周修平 郎靜山(1892-1995)中國畫意攝影研究
    93.12.21 蔡佩桂 最低限的兩極--以1960年代賈德與墨里斯為例

 

第23卷第4期(2004.11)

研究計畫

主持人 計畫名稱
李明明 19世紀末法國沙龍敘事畫研究--學院繪畫在沙龍展中的延續與創新
吳方正 20世紀初中國藝術教育(二)--成績展覽會
曾少千 維克多•柏根的視覺作品與理論專題研究

 

第23卷第2期(2004.05)

一、學人動態

  1. 李明明教授2月2-6日赴法國巴黎第一大學洽談合作事宜。
  2. 曾瀚霈教授1月3日、10日至行天宮附設玄空圖書館敦化本館演講,講題分別為:「從音樂標題到標題音樂--理解與欣賞」、「標題音樂的手法與類型--深入體驗」。
  3. 吳方正副教授主持「近現代美術史資料室」,進行硬體設施規劃及「郎靜山攝影圖像」資料庫建檔、整理等工作;另發表〈裸的理由--20世紀初中國人體寫生問題的討論〉(編輯中)將刊登於《新史學》。
  4. 巫佩蓉助理教授於「交流協會日臺交流中心」,發表論文〈文殊與兩曼陀羅〉。

二、專題演講

日期 主講人 講題
93. 3.24 石計生 從空間的眼睛所見:班雅明、現代性與城市光影
93. 4.16 吳雅鳳 浪漫時期風景畫與文學
93. 5.26 王正華 中國的城市圖像與城市觀感

 

第23卷第1期(2004.02)

一、學人動態

  1. 李明明老師10月3-5日參加國科會補助西洋藝術史研究推動計畫主辦「藝術與認同國際學術研討會」。
  2. 吳方正老師參與教育部第二梯次提昇大學基礎教育計畫「大學校院通識教育巡迴講座計畫」,負責藝術領域;10月3-5日參加「藝術與認同國際學術研討會」。
  3. 周芳美、曾少千老師參加「藝術與認同國際學術研討會」,分別發表〈20世紀中葉中國西畫家的「東方主義」〉、〈Martha Rosler 的時尚觀〉論文。

二、研究計畫

本系獲補助研究計畫,期限92年8月至93年7月,如下:

主持人 計畫名稱
李明明 19世紀中葉法國藝術國際化與市民化的考察--世界藝術博覽會、市儈趣味與折衷風格
吳方正 20世紀初中國藝術教授
周芳美 20世紀初西潮下的國畫教育
曾少千 維克多•柏根的視覺作品與理論專題研究

三、學術活動

  1. 研究生論文大綱與結構評鑑:
    研究生 論文題目
    劉秀春 幻想曲之風格流變與形式特質研究--以鍵盤幻想曲為例
    林婉瑜 孫承澤的收藏與品味
    藍恭旭 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美術類裝置藝術個展獲補助案例研究--以民國85年至90年為例

     

  2. 研究生論文發表會:
    研究生 論文題目
    楊喻文 標題協奏曲--從協奏曲與標題音樂的特質探究兩者的結合
    邱稚亙 以漫畫為例看民初上海通俗與高階美術的分類問題
    胡至倫 《申報》副刊「自由談」刊頭研究
    張啟文 解析金農、羅聘、黃慎之神佛鬼魅像

 

第22卷第4期(2003.11)

一、學人動態

  1. 本所新聘曾少千專任助理教授及巫佩蓉專案助理教授。
  2. 顏娟英教授借調二年期滿,歸建中央研究院,本學年起由本所與中研院合聘,主聘單位為中研院。
  3. 李明明、吳方正、周芳美、曾少千老師,於10月3-5日參加國科會補助西洋藝術史研究推動計畫主辦「藝術與認同國際學術研討會」,周芳美、曾少千老師分別發表〈20世紀中葉中國西畫家的「東方主義」〉、〈Martha Rosler的時尚觀〉論文。
  4. 吳方正、周芳美老師分別協辦、主持藝術史研討會定期舉辦之「藝術史研討會」會務。
  5. 吳方正老師參與教育部第二梯次提昇大學基礎教育計畫「大學校院通識教育巡迴講座計畫」,負責藝術領域,規劃相關課程並彙編教學教材與教學成果。

二、研究計畫

獲國科會補助之研究計畫,期限92年8月至93年7月,計畫如下:

主持人 計畫名稱
李明明 19世紀中葉法國藝術國際化與市民化的考察--世界藝術博覽會、市儈趣味與折衷風格
吳方正 20世紀初中國藝術教授
周芳美 20世紀初西潮下的國畫教育
曾少千 維克多•柏根的視覺作品與理論專題研究

三、學術活動

  1. 本所9月16日邀請畢業生謝佳娟演講,講題:「從中央到牛津--公費留學考試與英國留學經驗談」。
  2. 本所新設立「藝術史學程」。

 

第22卷第3期(2003.08)

一、學人動態

  1. 曾瀚霈老師5月3日至文化大學藝研所「巴羅克音樂學術研討會」演講,講題:「巴羅克音樂的時代意義與特質」。
  2. 李明明老師5月27日至淡江大學法文系演講,講題:「左拉時代的都會形象」。
  3. 吳方正老師協辦藝術史研討學會定期舉辦之「藝術史研討會」會務;參與教育部第二梯次提昇大學基礎教育計畫「大學校院通識教育巡迴講座計畫」,負責藝術領域,規劃該領域相關課程主題,邀集優良師資講授,並彙編教學教材與教學成果;6月21日國科會補助「西洋藝術史研究推動計畫」研究成果發表會,發表〈第二代西妥會修院建築〉。
  4. 周芳美老師主持藝術史研討學會定期舉辦之「藝術史研討會」會務。

二、專題演講

日期 主講人 講題
92.5.6 沈雪曼 「物」裡看乾坤——Why and How to Study Objects
92.5.13 李賢文 以文化角度思維藝術行政的意義
92.5.20 蕭永盛 從古道開始閱讀——沈從文行書簡與雪白山
92.5.27 巫佩蓉 從佛陀到龍燈鬼——日本佛教雕刻中的莊嚴與詼諧
92.6.3 馬孟晶 追尋女性的生活圖像——一個展覽的誕生

三、學術活動

  1. 研究生張啟文4月15日通過論文資格檢定,論文題目為:「金農、羅聘、黃慎的神佛鬼魅宗教畫研究」。
     
  2. 研究生論文發表會,如下:
    日期 研究生 論文題目
    92.5.6 林逸欣 李日華繪畫鑑賞品味之研究
    92.5.12 陳雅雯 陳子福電影海報研究
    92.5.29 陳孟蘋 北宋墨竹繪畫研究
    92.6.2 吳嘉瑄 莫利斯•德尼早期繪畫中的宗教特質(1889-1895)

 

第22卷第2期(2003.05)

一、學人動態

  1. 顏娟英老師3月11日至國防醫學院演講,講題:「日治時期臺灣美術的文化圖像」。
  2. 顏娟英老師發表〈官方美術文化空間的比較——1927年臺北臺灣美術展覽會與1929年上海全國美術展覽會〉,於《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發表〈1872至1911年申報藝術條目索引解題〉,於《人文學報》第26期。
  3. 曾瀚霈老師發表〈彌撒程序與彌撒音樂——以奧地利天主教彌撒實況錄音調查為基礎的研究〉,於《人文學報》第26期。
  4. 吳方正老師協辦藝術史學會定期舉辦之「藝術史研討會」會務。
  5. 周芳美老師發表〈20世紀中國繪畫中男性裸形象的改變〉,於《人文學報》第26期。
  6. 吳方正老師參與教育部第二梯次提昇大學基礎教育計畫「大學校院通識教育巡迴講座計畫」,負責藝術領域相關課程並彙編教學教材與成果。
  7. 吳方正老師發表〈晚清40年上海視覺文化的幾個面向——以申報資料為主看畫像的機械複製〉,於《人文學報》第26期。
  8. 吳方正老師3月13日至交通大學應用藝術所演講,講題:「從華堡到潘諾夫斯基」。

二、學術活動

  1. 本所於3月25日及5月20日舉行研究生資格檢定考試。
  2. 本校通過本所於92學年度成立「藝術史學程」。

三、出版訊息

北魏紀年佛教石刻拓本目錄
顏娟英主編,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出版,92年2月。

 

第22卷第1期(2003.02)

一、學人動態

  1. 顏娟英老師10月3-4日參加由國立故宮博物院、中央研究院及國立臺灣大學主辦之「臺灣2002東亞繪畫史研討會」並發表論文。
  2. 顏娟英老師11月20日於中正大學講演:「鄉土與文化認同──臺灣美術史的側面」。
  3. 顏娟英老師於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發表〈官方美術文化空間的比較,1927年臺北臺灣美術展覽會與1929年上海全國美術展覽會〉,12月。
  4. 顏娟英老師於人文學報第26期發表〈1872至1911年申報藝術條目索引解題〉,12月。
  5. 顏娟英老師11月23-24日參加輔仁大學主辦之「宗教的靈修體驗傳統國際學術研討會」並擔任評論人。
  6. 顏娟英老師12月5-8日參加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所主辦之「鬼怪文化研討會」並擔任評論人。
  7. 顏娟英老師12月14-15日參加東海大學社會科學院主辦之「重訪東亞:全球、區域、國家、公民文化研究學會2002年會」並擔任評論人。
  8. 李明明老師11月23日,參與國科會補助「西洋藝術史研究推動計畫」之秋季專題講座,與法國學者Hubert Damisch教授對談「歐洲抽象之危機」。
  9. 曾瀚霈老師10月24日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參與「文建會2002年民族音樂學國際學術論壇」並擔任第十二場「菲律賓」主持人。
  10. 曾瀚霈老師11月16-17日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主辦之「音樂研究應用與方法」研討會,擔任第二場「音樂研究與音樂教育 :網路資訊探討」及第七場「音樂學的理論與方法」之討論人。
  11. 吳方正老師協辦藝術史研討學會定期舉辦之「藝術史研討會」會務。
  12. 吳方正老師11月21-23日,參與國科會補助「西洋藝術史研究推動計畫」之秋季專題講座,講座由法國高等社科院教授Hubert Damisch主持;主題為「抽象之描述:廿世紀藝術的一道窗口」、「藝術的作為:邁向色彩的幾何學」與「歐洲抽象之危機」。
  13. 吳方正老師於人文學報第25期發表〈西洋繪畫的中國再詮釋──由申報資料看中國現代畫的一些視覺面向〉。
  14. 周芳美老師11月21-23日,參與國科會補助「西洋藝術史研究推動計畫」之秋季專題講座,講座由法國高等社科院教授Hubert Damisch主持;主題為「抽像之描述:廿世紀藝術的一道窗口」、「藝術的作為:邁向色彩的幾何學」與「歐洲抽象之危機」。

二、研究計畫

  1. 國科會補助聘請英國牛津大學考古學系沈雪曼博士擔任特約博士後研究員,主持「民初上海現代視覺文化中的照相與寫生──郎靜山檔案」研究計畫,聘期自91年11月至92年10月。
  2. 顏娟英教授執行中央研究院「臺灣學術研究網路化──臺灣美術史圖象資料庫」計畫。
  3. 顏娟英教授、吳方正副教授與周芳美助理教授執行中央研究院「民國初年上海的美術與文化以展覽會藝評為中心的研究」計畫。
  4. 顏娟英教授以「中國六世紀佛教造像碑圖像研究」計畫獲得國科會91年度傑出研究獎。
  5. 顏娟英教授以「風景心境:臺灣近代美術文獻導讀」獲得91年度金鼎獎之圖書著作獎。

三、學術活動

於11月30日及12月1日由國科會補助「西洋藝術史研究推動計畫」協辦,本所舉辦「西洋藝術史學術研習營」活動,本研習營目的在於匯聚國內西洋藝術史學界研究人力,激發對西洋藝術史研究的興趣。

 

第21卷第4期(2002.11)

一、學人動態

  1. 吳方正老師協辦藝術史研討學會定期舉辦之「藝術史研討會」會務。

  2. 周芳美老師主持藝術史研討學會定期舉辦之「藝術史研討會」會務。

二、研究計畫

本所91年度獲國科會委託補助,執行期間91年8月至92年7月之計畫如下:

李明明 19世紀中葉法國藝術國際化與市民化的考察——世界藝術博覽會、市儈趣味與折衷風格
顏娟英 中國六世紀佛教造像碑圖象研究
周芳美 20世紀上半葉中國畫家留學法國之研究(二)

 

第21卷第3期(2002.08)

一、學人動態

  1. 顏娟英老師4月13日赴美國參加俄亥俄大學主辦之「Urban Cultural Institutons in Early Twentieth Century China」國際研討會並發表論文The Demise of Japanese Painting(Nihonga)in Taiwan

  2. 吳方正老師4月26日參加由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系主辦之「宗教與藝術學術研討會」並發表〈聖伯納與西妥會修院建築〉論文。

二、學術活動

  1. 本所5月9-10日,林麗雯等6名研究生於國立臺南藝術學院主辦之「全國藝術學門研究生論文研討會」中發表論文。

  2. 5月13日,孫曉嵐同學發表「現代美術館展覽與國族認同論述——以1983至1994年間臺北市立美術館展覽為例」論文;5月14日,吳思瑩同學發表「董希文之油畫中國風研究」論文及陳佳琦同學發表「羅賽蒂的《新生》畫作研究」論文。評審結果,同意修改後提交學位考試。

  3. 月15日出版所訊乙份,報導展覽及出版訊息,所學會活動及藝文界活動訊息。

  4. 6月12日吳嘉瑄同學參加90學年度第二學期學科資格檢定,發表「莫利斯.德尼早期宗教性繪畫之研究」論文大綱,評鑑結果為通過。

 

第21卷第2期(2002.05)

一、學人動態

  1. 顏娟英教授參加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科會補助西洋藝術史研究推動計畫主辦之「身體變化:西方藝術中身體的概念和意象」國際學術研討會並擔任講評人。

  2. 李明明教授3月15日於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歷史研究所講演:「18世紀法國藝術的中國圖像」。

  3. 曾瀚霈教授3月30-31日參與臺北縣政府主辦《續修臺北縣志》卷九藝文志之音樂篇第三章「現代音樂」及第二章「原住民傳統音樂」之編纂工作。

  4. 吳方正教授、周芳美老師3月30-31日參加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科會補助西洋藝術史研究推動計畫主辦之「身體變化:西方藝術中身體的概念和意象」國際學術研討會,分別發表〈裸的理由——從20世紀初上海的角度觀看〉、〈20世紀初西畫傳入中國後繪畫中男性形象的改變〉論文。

二、論文考試

  1. 林麗雯同學1月10日發表「由三峽祖師廟中學院背景談李梅樹主導之意義」論文及郭書瑄同學發表「荒誕寫實——夏卡爾之死靈魂插畫研究」論文;3月19日,游添富同學發表「大陸來臺音樂家——康謳生命史研究」論文。評審結果,同意修改後提交學位考試。

  2. 3月26日舉行90學度第二學期學科資格檢定,計有17位同學參加。

  3. 石淑棻同學1月9日,通過碩士學位考試,論文題目:「臺灣廟宇敘事性雕繪題材選取因素之影響研究——以桃竹苗地區廟宇為例」;1月15日,李麗芬同學論文題目「傅抱石對〈畫雲台山記〉一文的詮釋及其意義」。

三、出版訊息

議藝份子,第4期,3月份出版。

 

第21卷第1期(2002.02)

一、學人動態
1 90年10月6-7日,顏娟英老師擔任中研院近史所主辦「近代中國的視覺表述與文化構圖」討論會評論人。
2 90年10月23-24日,顏娟英老師擔任國史館主辦「20世紀臺灣歷史與人物」第五場主持人。
3 90年11月9日,邀請南天書局魏德文先生演講:「從月份牌看時代上海與女性」。
4 90年11月24日,顏娟英老師擔任國防醫學院主辦「敦煌藝術研討會」討論人。
5 90年12月4日吳方正老師、12月11日周芳美老師協辦藝文中心「浮世繪典藏品展」分別擔任「浮世繪與印象派藝術」、「認識日本浮世繪」講座;並於展覽圖錄中分別發表〈浮世繪與19世紀西方繪畫〉、〈從中大典藏品看幕末時期的浮世繪〉與〈中央大學收藏的浮世繪——歌舞伎演員繪〉。
6 吳方正老師,12月11日及12月18日擔任桃園縣政府教育局籌劃之「校長進修學院」講員。
7 90年12月14-15日,顏娟英、吳方正老師出席中研院史語所主辦「物質文化的歷史研究」討論會,分別發表論文〈美術文化空間的比較——1927年臺北臺展與1929年上海全國美展〉、〈由申報看1920年代上海的視覺藝論〉。
8 李明明老師發表〈17世紀法國銅版插畫中的中國意象——中國風貌溯源〉於《人文學報》第23期。
9 曾瀚霈老師參與臺北縣政府主辦「續修臺北縣志」卷九藝文志之音樂篇第三章「現代音樂」及第二章「原住民傳統音樂」之編纂工作。
10 吳方正老師參與國科會補助臺灣師範大學美術所曾曬淑教授執行「西洋美術史研究推動計畫」。
11 91年1月5日,吳方正老師擔任「文化法國——19世紀法國對中世紀的再評估」講座。
二、所務活動
1 90學年度第一學期資格檢定考通過之學生及論文如下:
 
90.10. 2 林麗雯 由三峽祖師廟中學院背景談李梅樹主導之意義
90.12.18 孫曉嵐 現代美術館中國族認同之演變研究——以1983至1994年間臺北市立美術館之展覽為例
90.12.18 陳孟蘋 北宋墨竹繪畫的發展
90.12.25 游添富 大陸來臺音樂家——康謳生命史研究
2 90學年度第一學期論文發表會:
90.12.11 石淑棻 臺灣廟宇敘事性雕繪題材選取因素之影響研究——以桃竹苗地區廟宇為例
90.12.20 李麗芬  傅抱石對〈畫雲臺山記〉一文的詮釋及其意義

 

第20卷第3期(2001.8)

一、研究計畫
1. 計畫名稱:Theophile Gautier的沙龍評論及其折衷美學研究           
執行期間:90年8月至91年7月   
委託單位:國家科學委員會  
    人:李明明教授   
2. 計畫名稱:第二代西妥會修院建築   
執行期間:90年8月至91年7月     
委託單位:國家科學委員會    
    人:吳方正副教授   

 

第20卷第3期(2001.8)
一、學人動態

  1. 李明明教授於聯合文學一月號發表〈藝術理想國的幻滅——其危機與轉機〉論文。

  2. 李明明教授於文訊5 月號發表〈自「文化工作者」的職業定位談起〉論文。

  3. 吳方正副教授擔任中華藝術行政學會主辦之「藝術行政管理學位規劃講座」於4 月8 日發表〈藝術學的理論與現實〉論文。

  4. 由文化建設基金管理委員會補助,邀請日本近現代美術研究中心主宰鶴田武良先生來臺主持「1910 至1940上海美術研究」計畫,並於4 月10-20 日及5 月29 日舉辦三場講座,進行學術交流;講題分別為「日本的中國畫流傳史與中國畫研究回顧」,「中國近代繪畫中的裸體畫問題」及「中國大陸文革時期海報」。

二、活動概況

  1. 5 月29 日舉行89 學年度第二學期資格檢定考試,總計研三同學四名通過論文結構與內容評鑑考試,受評人:郭書瑄,吳思瑩,李麗芬與陳佳琦同學,論文題目分別為「荒誕寫實——夏卡爾之《死靈魂》插書」,「董希文《油畫中國風》之研究」,「傅抱石對《畫雲台山記》一文的詮釋及其意義」與「羅賽蒂的新生畫作研究。」

  2. 5 月24 日舉行89 年度第二學期論文發表會,計有王潔與蕭佳倩同學發表「解讀馬格利特的震撼性詩意——從文字畫中的否定命題談起」及「論繪畫物質的視象化
    ——杜畢費(Jean Dubuffet)1951-63 作品研究」論文。3. 6 月21 日,與臺灣大學藝術史所合作公演「臺灣美術史懸疑劇場——X 先生的畫像」,地點在國立中央大學文學二館戲劇教室。

回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