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師範大學歷史學研究所
漢學研究通訊第25卷第2期(2006.05)
一、專題演講
95. 2.24 林崇熙 歷史研究與文化資產困境的突破
95. 3. 3 蔡志展 清代行政區域的變化與地名的關係
95. 3.24 王汎森 談「歷史解釋」
95. 3.31 王玉豐 工業遺產──一種技術歷史空間的再現
95. 4. 7 韓桂華 宋代綱運──兼談花石綱
95. 4.18 濱島敦俊 近世中國江南鄉村社會的民間信仰
95. 4.25 許賢瑤 臺灣茶的歷史
95. 4.28 宋德熹 尋找大師──以陳寅恪與嚴耕望中古史研究典範為例
95. 5. 5 范毅軍 歷史文化地理資訊系統的建立與應用
95. 5.19 顏尚文 臺灣佛教史簡介
95. 5.25 吳福助 臺灣高山紀行文學的經典劇作──鹿野忠雄《山、雲與蕃人》
95. 5.30 林麗月 消費與秩序:明清奢侈論的社會文化史考察
漢學研究通訊第25卷第1期(2006.02)
學人動態
陳文豪副教授10月9日於西安西北大學文博學院歷史系專題演講,講題:「臺灣簡牘研究團體與簡牘研究」;擔任教育部第一梯次「提昇大學基礎教育計畫」人文及社會科學領域全程發表會籌備委員,並在10月29日的發表會上,就其於私立中國文化大學服務期間參與之「新發現中國古代文獻課程開發」全程執行成果提出報告;12月23日在本所舉辦之歷地理學專題演講,講題:「大陸考察的一些感想」。
莊世滋助理教授接受財團法人孫海文化基金會委託,進行「南投縣車埕生活圈及木業展示館初步規劃」案,於12月14-18日前往日本名古屋及東京地區參訪。
第24卷第4期(2005.11)
一、學人動態
陳文豪副教授8月1-5日參加內蒙古呼和浩特市「中國秦漢史研究會第十屆年會暨國際學術討論會」,並至王昭君墓、固陽秦長城、成吉斯汗陵等地進行考察;8月7-9日至清東陵考察,並訪問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
莊世滋助理教授9月23-30日參加陜西師範大學「人類社會經濟行為對環境的作用和影響學術討論會」,發表論文〈從臺灣經濟發展談林業經營及環境變遷──以中部東勢林區為例〉,會後前往參觀上海博物館。
二、專題演講
94. 9.23 楊貴三 地震的災害與防護
94. 9.29 周國屏 臺灣人口變遷的分析──以境內人口移動與三大都市人口成長為例
94.10. 7 莊翰華 社區營造與參與式規劃
94.10.14 余敏玲 俄國主要檔案館概況簡介──兼及大陸京滬東北若干檔案館
94.10.28 劉漢奎 統計方法在歷史研究上的應用
94.11. 1 吳智和 明人書齋休閒生活
94.11. 4 賴志彰 老舊地圖與研究的連結
94.11.11 吳淑鳳 檔案、網路資源與民國史研究
94.11.25 洪慶峰 自然的睿智──從愛知博覽會談中日文化發展
94.12. 1 林美容 臺灣民間宗教的田野研究
94.12. 2 詹宗佑 歷史地理學上的邊緣研究──終南山區為例
94.12. 9 李東華 光復初期的民族情感與文化衝突──從臺大的接收改制做觀察
94.12.13 夏黎明 後山:臺灣內部東方主義式的地理想像
94.12.16 吳昌廉 左、右觀念與其相關問題
94.12.23 陳文豪 大陸考察的一些感想
第24卷第3期(2005.08)
一、學人動態
二、專題演講
日期 | 主講人 | 講題 |
---|---|---|
94.4.13 | 王綱領 | 門戶開放政策──中美關係的謎思 |
94.4.22 | 陳哲三 | 契約文書與臺灣史研究 |
94.5.3 | 宋鎮豪 | 商代的政治地理架構 |
94.5.27 | 王嵩山 | 一個人•二種文化•三段歷史 |
94.5.31 | 賴福順 | 臺灣歷史地理學的發展 |
94.6.17 | 林玉茹 | 19世紀末的鹿港郊商──以許志湖家族為例 |
94.6.24 | 黃秀政 | 1895年臺灣抗日運動 |
三、學術活動
第24卷第2期(2005.05)
一、學術活動
本所5月18-19日與中國文化大學文學院合辦「第三屆簡帛學術討論會」,會議主題為「簡帛與歷史•地理」,此會議是陳文豪副教授於中國文化大學參與執行「提昇大學基礎教育──新發現中國古代文獻課程開發」之分項計畫工作之一。
二、出版訊息
白沙歷史地理學報
本所為弘揚歷史地理學研究,提供國內外研究歷史地理專家、學者及本所師生發表論文園地,於今年10月出版《白沙歷史地理學報》,現已開始進行徵稿,截稿時間為7月31日,歡迎學術界同仁踴躍賜稿,以光篇幅。撰稿格式及稿約,請上彰化師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網站http://history.ncue.edu.tw參閱。
第24卷第1期(2005.02)
一、發展方向
本所92年10月27日獲教育部核准成立,於93學年招收第一屆研究生。設所之初,以「經世致用」的教育理念,規劃「歷史地理」、「臺灣史」為發展的重點,這兩個學術領域,採跨學門的方法,從事教學與研究。歷史地理將尋求現代地理學的研究學理和電腦繪製地圖的技術,致力於區域變遷史、水利史、城市史等的研究;臺灣史則將結合文化資產保存科技,來襄助臺灣產業史、臺灣家族史、臺灣宗教史等的探討。
二、師資
三、專題演講
日期 | 主講人 | 講題 |
---|---|---|
93.93.30 | 張麗鄉 | 圖書館電子資料庫運用 |
93.10.07 | 周國屏 | 談臺灣人口研究 |
93.10.14 | 楊貴三 | 八卦山區田野調查 |
93.10.26 | 陳國燦 | 絲綢之路的歷史與文化 |
93.10.26 | 柴劍虹 | 敦煌的地理環境與西部開發 |
93.10.29 | 劉漢奎 | 計量方法在社會科學上的應用 |
93.11.05 | 高志彬 | 臺灣族譜的史料價值 |
93.11.12 | 莊翰華 | 社區營造的理念與困境 |
93.11.19 | 陳木杉 | 從英倫看臺海兩岸文化資產保存科學教育的國際競爭力 |
93.11.26 | 劉舜仁 | 臺中市之都市變遷與歷史建築 |
93.12.10 | 廖伯源 | 嚴耕望先生與中國歷史地理研究 |
93.12.17 | 廖幼華 | 中國歷史地理學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
93.12.24 | 顏名宏 | 文化創造力的開啟─以歐洲與臺灣為例 |
94.02.25 | 徐曉望 | 瑜珈教與中國民間信仰 |
94.03.11 | 唐 羽 | 工商社會族譜之纂修與史料價值 |
94.03.18 | 王吉林 | 歷史地理的宏觀、微觀 |
94.03.25 | 何傳坤 | 中部史前文化 |
94.04.13 | 王綱領 | 門戶開放政策--中美關係的謎思 |
94.04.22 | 陳哲三 | 契約文書與臺灣史研究 |
94.05.03 | 宋鎮豪 | 商代的政治地理架構 |
94.05.27 | 王嵩山 | 一個人、二種文化、三段歷史 |
94.05.31 | 賴福順 | 臺灣歷史地理學的發展 |
94.06.17 | 林玉茹 | 19世紀末的鹿港郊商--以許志湖家族為例 |
94.06.24 | 黃秀政 | 1895年臺灣抗日運動 |
四、研究計畫
主持人 | 計 畫 名 稱 |
---|---|
蔡泰彬 | 《太平市志•人物篇》 |
王 玉 | 《太平市志•政事篇》 |
盧胡彬 | 《大甲鎮志•社會篇》 |
莊世滋 | 林業博物館建置先期研究計畫 |
五、學術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