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教育大學語文教育學系暨臺灣文學研究所
漢學研究通訊第25卷第3期(2006.08)
一、專題演講
95. 4.20 羅秋昭 泰國華語文教學現狀
95. 4.25 葉德明、劉芸芸 海外華語文教學的現況與發展
95.5.17 趙鏡中 讀寫結合的教學
二、學術活動
1.本系4月22日舉辦「正體字與簡體字當前問題的探討座談會」,邀請師大華語文教學研究所黃沛榮教授、師大國文系林安梧教授、泰國建華高中羅秋昭副校長、中央警察大學馬振華教授及本系江淑惠副教授、孫劍秋副教授共同座談。
2.本系、本校臺灣文學研究所、臺灣語文學會承辦之「第六屆臺灣語言及其教學國際學術研討會」,於5月20-21日舉行。
3.本系5月24-25日與本校兒童英語教育學系、本校幼兒教育學系承辦「全語言與閱讀國際學術研討會」如下:
主講人 講 題
Kenneth Goodman 全語言的理論
Yetta Goodman
早期讀寫發展的理論
連連珠、林文韻
全語言在臺灣的應用
Kenneth Goodman
模式的閱讀理論
Yetta Goodman
全語言的閱讀課程
4.本系5月26日舉辦「文學閱讀寫作與思考通識研討會」。
漢學研究通訊第25卷第2期(2006.05)
一、學人動態
林于弘副教授新作〈隱名詩──戲題中生代詩人十三家〉選入2005年「臺灣詩選」;〈車過枋寮〉與〈彈珠〉等兩首詩作,入選由教育部策劃,國立編譯館主編《青少年臺灣文庫──文學讀本》。
二、學術活動
本系1月26日舉辦「第4屆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麋研齋全國中小學教師硬筆書法研習」,邀請書法家江育民老師及花蓮教育大學李秀華老師擔任授課教師。
本系舉辦「2006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麋研齋藝術講座」,如下:
95. 3.16江育民中國書法──楷書
95. 3.23顧 毅板書
三、出版訊息
值得大聲朗讀的50首唐詩
黃雅歆,臺北:方智出版社,95年1月。
漢學研究通訊第25卷第1期(2006.02)
一、學人動態
1.張春榮教授榮獲本校94學年度優良導師。
2.翁聖峰副教授榮獲臺中教育大學傑出校友獎。
3.林于弘副教授著作〈行過•福爾摩沙〉榮獲94年度「教育部文藝創作獎」新詩佳作。
二、專題演講
94.12.27 衣若芬 湖南詩境之旅──「永州八記」與「瀟湘八景」
三、學術活動
本系與臺灣文學研究所11月5日舉辦「臺灣當代十大詩人學術研討會」。
本系11月9、16日舉辦「繪本應用與語文教學研習」,參加對象為本校輔導區各國民小學教師。
本系11月28日舉辦「94學年度語文教育學系教師論文發表會」,林于弘副教授擔任主持人,論文如下:
教 師 論 文 題 目
孫劍秋 論卦氣的起源及其意義
陳俊榮 臺灣散文系譜史觀
林文 可 預測書的理論與應用
四、出版訊息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語文集刊•第10期
94年11月出版,篇目:〈《三國志演義》作為歷史通俗演義範式的文類意義及其話語表現〉(李志宏)、〈從《水滸傳》的淫婦之死談其背後的哲學意涵到文化表現〉(康珮)、〈淺探西遊故事中「孩童」的馴化〉(趙修霈)、〈虎倀小說之文化意涵〉(李曉萍)、〈張愛玲小說《年輕的時候》中的「自由」──一個存在現象學觀點的詮釋〉(張炳陽)、〈大東亞戰爭下的批判──論庄司總一之《陳夫人》國家原鄉的失落與虛構〉(謝柳枝)、〈宋澤萊《廢墟臺灣》人民之順從與抵抗〉(陳明芳)、〈論司馬桑敦《野馬傳》中的陰性策略〉(王韶君)。
第24卷第4期(2005.11)
一、學人動態
顏國明副教授榮任語教系主任;9月9-16日擔任武漢大學「第七屆儒學國際學術研討會」主持人並發表論文。
張炳陽教授榮任圖書館館長。
翁聖峰老師榮任臺文所所長;7月8日應《臺灣文學辭典》編纂小組之邀,完成張我軍、《張我軍全集》、《亂都之戀》、〈糟糕的臺灣文學界〉、〈致臺灣青年的一封信〉5個詞條;8月4日應邀擔任福臺語通用拼音系統代表之一;8月14-16日參加山東大學易學與中國古代哲學研究中心「易學與儒學國際學術研討會」發表論文; 9月13日擔任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閩南語拼音小組會議」引言人,報告:「國小閩南語教學拼音宜採何種系統」。
張春榮教授、林于弘副教授7月16日分別擔任耕莘文教基金會40週年慶祝大會暨「文學社團與社會學術研討會」特約討論人。
廖卓成教授、孫劍秋副教授7月25日共同向行政院農委會提出的專題研究計畫審查通過,題目:「森林文化資產的保存與推廣──武陵文化資產融入中小學人文教育專題研究計畫」,執行期間為94年8月1日至12月31日。
涂艷秋副教授8月14-16日參加「易學與儒學國際學術研討會」發表論文;8月16日和孫劍秋副教授與中華文化教育學會教授參訪團,拜訪中國海洋大學進行學術交流。
孫劍秋副教授7月1、4日擔任臺北市政府教育局「國語文競賽(字音字形組)集訓」指導老師;7月8日擔任臺灣大學東亞文明中心「易詮釋中的儒道互動學術研討會」講評人;7月23日應邀擔任錢穆故居讀書會《雙溪獨語》導讀人;8月14-16日參加「易學與儒學國際學術研討會」發表論文;8月26日應邀至農委會林務局新店烏來訓練中心專題演講,講題:「從周易原理談出處進退之道」;9月4日擔任宜蘭大學、中國海洋大學、媽祖文化學會「2005年媽祖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主持人;9月7-10日擔任臺北市國語文競賽字音字形中小學教師組指導老師。
林于弘副教授7月5日應邀至耕莘青年寫作協會演講,講題:「奪胎換骨──現代詩創作的寄生與新生」;7月14日參與臺北縣教育局「臺北縣新住民語文能力指標第6次研討會」;7月19日參與文訊雜誌「國小語文教育現況探討座談會」;8月12日應邀於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說唱藝術研習營」演講,講題:「說唱藝術與九年一貫課程的銜接」;8月22-23日應邀至金門縣94年度「語文領域──國語文教師專業成長研習」演講,講題分別:「怎樣才懂文章的『心』──課文教學的核心與邊陲」、「寫作教學的困境與突破」;8月25日擔任「臺北市國語實小94年涼夏工作坊教學成果發表會」指導教授;8月26日應邀至雨農國小演講,講題:「教學評量的理念與實踐」;8月30日應邀至交通部觀光局北區訓練中心演講,講題:「從易經(時、位、中、正)談出處進退之道」;7月28-29日參加苗栗縣文化局「第三屆苗栗縣文學──靈山秀水研討會」發表論文。
李志宏副教授8月22-23日應邀至金門縣94年度「語文領域──國語文教師專業成長研習」演講,講題分別:「後現代文化情境下的兒童閱讀教學」、「讀寫結合在小學語文教學的應用」。
陳俊榮助理教授8月19-20日參加北京大學中文系、詩歌研究中心及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中國詩歌研究中心「中國新詩一百年國際學術研討會」,發表論文〈臺灣新詩史如何可能〉;9月5日參加中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臺灣文學中的作者族群與階層研習營」,發表論文〈臺灣通俗文學的發展──戰後迄今〉。
二、學術活動
1.本所11月5日舉辦「臺灣十大詩人選拔暨研討會」。
2.本系11月9、16日舉辦「繪本應用與語文教學研習會」。
3.本系12月26日擬舉辦「94學年度教師論文發表會」。
第24卷第3期(2005.08)
一、學人動態
二、專題演講
日期 | 主講人 | 講題 |
---|---|---|
94.5.4 | 李 喬 | 文化•臺灣文化 |
94.5.31 | 簡 媜 | 散文的經營與開創 |
94.6.7 | 聞天祥 | 臺北電影節選片指南 |
三、研究計畫
主持人 | 計 畫 名 稱 |
---|---|
張春榮 | 比喻運用原則之研究 |
顏國明 | 從「體用架構的轉接」與「概念篇目的比附」探討《易》《老》融通中的曲解問題 |
翁聖峰 | 崇文社之儒學與儒教析論 |
林香薇 | 閩南語歌仔冊的詞彙層次及詞彙演變比較 |
李志宏 | 在文學話語與歷史話語之間──論明代四大奇書敘事的歷史性及其轉義形式 |
姓 名 | 論文題目 | 指導教授 |
---|---|---|
王琬婷 | 從《東區連環泡》到《躁鬱的國家》──論黃凡都市意象的延伸與變化 | 黃雅歆 |
謝欣芩 | 向陽詩作之本土意象經營 | 林于弘 |
易 璇 | 《蒙馬特遺書》與《遣悲懷》之中的對話性比較 | 陳俊榮 |
鍾雨潔 | 《風鳥皮諾查》的內在英雄原型與追尋歷程之意義 | 李志宏 |
四、學術活動
第24卷第2期(2005.05)
一、學人動態
二、學術活動
第24卷第1期(2005.02)
學人動態與學術活動
教 師 | 論 文 題 目 |
---|---|
陳佳君 | 走進《嘰哩咕與女巫》的奇想世界 |
李志宏 | 另類的歷史書寫及其意義形式--論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說敘事創造的形態特徵 |
第23卷第4期(2004.11)
一、學人動態
二、出版訊息
臺灣新詩讀本
林于弘(方群)、孟樊、須文蔚合編,臺北:揚智文化,93年8月。
第23卷第3期(2004.08)
學人動態與學術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