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國父紀念館
漢學研究通訊第25卷第3期(2006.08)
一、展覽
七十•本位•李錫奇──走過臺灣現代藝術50年(民國95年4月5日至4月30日),本館、財團法人賢志文教基金會、李錫奇現代藝術文化基金會主辦。
中華文化──臺北北京水墨名家聯展(95年6月3日至6月14日),本館、中華兩岸文化藝術基金會、北京畫院主辦,展示兩岸代表畫家楊延文、徐希、李義弘、何懷碩、周澄、江明賢、李小可、龍瑞、羅振賢等人之作品。
二、學術活動
由本館、元智大學、中華倫理教育學會主辦之「第五屆(2006)海峽兩岸倫理學術研討會」,於5月16-17日在本館舉行,主題為「社會公平正義與倫理」。
由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本館主辦之「有鳳初鳴──漢學多元化領域之探索學術研討會」,於5月25-26日在本館舉行。
三、出版訊息
國立國父紀念館館刊•第17期
95年5月16日出版,篇目:〈雙面全異繡對萊莘理論的挑戰〉(李立芳、李湘樹)、〈淺論繡畫的當代發展〉(陳潔明)、〈從寶石學及考古學觀點來探討西藏天珠〉(廖泱修)、〈鴻山越玉──吳錫鴻山越國貴族墓的文化背景及玉器賞析〉(費玲伢、鄒憶軍、李則斌、張 )、〈地中海的陽光播種者──西班牙畫家索羅亞〉(張旭光)、〈「第二屆近代中國思想與制度學術研討會」紀要〉(吳俊瑩)、〈「第六屆海峽兩岸孫中山思想之研究與實踐學術研討會」紀要〉(李偉敬)、〈「新世紀移民國際學術研討會」紀要〉(李康成)、〈「第二屆中山思想與現代化經營管理海峽兩岸學術研討會」紀要〉(姜波英)、〈鎮南關起義遺址之巡禮〉(劉碧蓉)、〈山風谷雨自然巧,佳對傳揚天下知〉(許清雲)、〈七十˙本位˙李錫奇〉(李斐瑩)、〈蒼潤婉約一女史──李重重的現代水墨創作〉(蕭瓊瑞)、〈南京中國近代史遺址博物館(總統府)簡介〉(何蘇寧)、〈美國駐華公使芮恩施與孫逸仙(1913-1919)〉(張忠正、張遵倩)、〈從中山先生大亞洲主義的觀點分析──以歐盟模式建構兩岸次國家區域整合的一種可能〉(劉文仕)、〈孫中山的「共和」觀念及其淵源〉(桂宏誠)。
漢學研究通訊第25卷第2期(2006.05)
一、展覽
絲情畫意──當代繡畫藝術展(民國94年12月30日至95年2月28日),由本館、財團法人邱再興文教基金會、聯合報系主辦。
姚旭燈畫展(民國95年3月4日至3月26日)。
二、學術活動
本館與中國文化大學於3月14-16日舉辦「第八屆多國籍企業國際學術研討會」。
本館與政治大學歷史學系於3月18日舉辦「第三屆近代中國思想與制度學術座談會」。
漢學研究通訊第25卷第1期(2006.02)
一、展覽
「臺灣地方自治發展」史料特展──戰後60週年紀念(94年10月25日至11月9 日),國立國父紀念館、臺灣省諮議會主辦。
臺灣藝術的傳承與衍生(94年12月8日至12月25日),國立國父紀念館、臺灣藝術大學主辦。
二、學術活動
由本館、政治大學歷史學系、日本東京大學總合文化研究科共同主辦之「第二屆近代中國思想與制度學術研討會」,於10月22-23日在本館舉行。
由本館、臺灣省諮議會、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臺灣師範大學政治研究所共同主辦之「臺灣地方自治發展──戰後六十週年紀念學術研討會」,於10月25日在本館舉行。
由本館、臺灣師範大學政治研究所、中華民國孫文學會共同主辦之「第六屆海峽兩岸孫中山思想之研究與實踐學術研討會」,於11月17-18日舉行。
本館11月25日舉辦「海峽兩岸農業競合與共同發展學術研討會」。
由本館、淡江大學、玄奘大學、海華文教基金會共同主辦之「新世紀移民學術研討會」,於12月1-2日在本館舉行。
由本館、中華大學、北京大學共同主辦之「第二屆中山思想與現代化經營管理學術研討會」,於12月19-20日在本館舉行。
三、出版訊息
1.孫中山與日本殖民時期臺灣政治社會運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94年9月30日出版,收集黃煌雄、李酉潭、朱浤源、伊藤幹彥、許介鱗、陳君愷、卞鳳奎等10位學者論文。
2.國立國父紀念館館刊•第16期
94年11月12日出版,篇目:〈山東滕州前掌大商周墓地出土玉器簡介〉(胡秉華、賈笑冰)、〈近萬年以來西遼河地區的生態環境與社會歷史變遷〉(田廣林)、〈中國書法的美學精神〉(陳維德)、〈西洋美術中的永恆之美──淺談油畫的由來與特色〉(章恆欽)、〈李可染的生平與藝術〉(吳剛毅)、〈同盟會與菁英政治:政治社會學的考察〉(劉阿榮)、〈中山先生科技興國思想與發展策略之探討〉(唐彥博)、〈國民大會的憲政原理與實際運作〉(吳秀玲)、〈臺灣與中國民族主義的分與合及其發展〉(謝政諭)、〈從中山思想看全民政治的發展與變遷〉(鄭美華)、〈孫中山經濟平等的主張〉(李光大)、〈日俄戰爭與中國革命運動之發展〉(劉維開)、〈「抗戰」與臺灣:從「你不能不知道的臺灣」談起〉(陳世岳)、〈七七事變後法幣的應變措施──從檔案看歷史(1937-1939)〉(卓遵宏)、〈臺籍青年與抗日戰爭之研究──以謝東閔先生的事蹟為例(1908-2001年)〉(張火木)。
3.第八屆孫中山與現代中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94年11月30日出版,收錄楊開煌、樊中原、陳支平、家近亮子、林桶法、林國章、臧運祜、金力、王杰、唐彥博、林超民等有關日本、中國大陸及臺灣等學者26篇論文。
4.孫中山與中國現代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94年12月28日出版,收錄蔣永敬、曾成貴、李良明、黃城、周陽山、林國章、章開沅、吳應銧、邵宗海、唐彥博、劉阿榮、李本義、黃長義、劉碧蓉等海峽兩岸學者28篇論文。
第24卷第4期(2005.11)
一、展覽
儒慕親恩百年畫情──嚴雋凱伉儷緬懷父親嚴家淦先生百歲冥誕紀念畫展(94年7月15-24日)
東亞少數民族服飾展(94年7月28日至8月21日)
雄風再現──張萬傳回顧展(94年8月24日至9月13日)
馳毫驟墨──張光直書畫情懷七十載(94年8月24日至9月13日)
二、學術活動
由本館、北京大學孫中山思想國際研究中心、新香港孫中山文教福利基金會、中國國民黨文化傳播委員會黨史館、美國孫逸仙和平教育基金會、日本孫文研究學會、宋慶齡基金會研究中心主辦之「孫中山與同盟會──紀念中國同盟會成立百週年國際學術研討會」,於9月12-13日在北京大學圖書館、北京郵電會議中心舉行。
第24卷第3期(2005.08)
一、展覽
二、學術活動
第24卷第2期(2005.05)
學術活動
第24卷第1期(2005.02)
一、展覽
二、學術活動
三、出版訊息
國立國父紀念館館刊•第14期
93年11月12日出刊,篇目:〈古玉的人文精神〉(漢寶德)、〈紅山文化用玉制度簡析〉(劉國祥、張國強)、〈走向遠東的兩個現代人種〉(李輝)、〈漫談初唐竇皦墓金筐寶鈿真珠裝玉帶飾〉(楊建芳)、〈看似尋常最奇崛--讀王南雄先生畫作有感〉(王壽來)、〈「無心」創作「有心」世界〉(蕭國坤)、〈野性的騷動--吳炫三的生命之歌〉(林宙賢)、〈一位詩人、文人、儒者的書法展--記秦孝儀先生的「筆力」與「詩心」〉(游國慶)、〈充滿生命力的感動--楊勝安藝術生命紀念展〉(楊勝傑)、〈第一屆近代中國思想與制度學術研討會紀要〉(劉樹斌)、〈湖北大學「孫中山與中國現代化學術研討會」紀要〉(劉碧蓉)、〈我心向明月--論孫中山晚年與美國關係〉(陳三井)、〈關於孫中山革命運動兩大爭論問題平議--「資產階級革命」與「三大政策」問題〉(蔣永敬)、〈再論孫中山的世界觀〉(林家有)、〈兩岸社會發展的比較:政治優先與經濟優先的轉變〉(劉阿榮)、〈從進步主義理念審視中山先生的憲政思想〉(謝政諭)、〈孫中山思想對近代臺灣歷史意識變遷之影響與展望〉(林國章)、〈兩岸土地徵收法制與照價收買之比較〉(曾育裕)、〈從孫中山的民生主義思想檢視中國經濟發展政策走向〉(唐彥博)、〈孫中山與中華政治傳統〉(朱浤源)、〈極高明而道中庸--論中山先生的道統思想〉(孫劍秋)。
第23卷第4期(2004.11)
一、展覽
二、學術活動
本館與政治大學歷史學系於7月30日至8月1日主辦「第一屆近代中國思想與制度學研討會」,邀請張玉法、曾一士、周惠民、林能士、朱英、閻沁恆擔任主持人,共發表17篇論文。
三、出版訊息
第23卷第3期(2004.08)
一、展覽
二、學術活動
第23卷第2期(2004.05)
一、展覽
二、學術活動
本館於3月26-27日在國立國父紀念館中山講堂舉辦「第七屆孫中山與現代中國國際學術研討會」,主題:「傳承與創新--紀念中山先生演講三民主義八十週年」,共發表29篇論文。
第23卷第1期(2004.02)
一、學術活動
二、出版訊息
第22卷第4期(2003.11)
一、展覽
二、學術活動
由國立國父紀念館、中國21世紀現代水墨畫會、財團法人阿含宗基金會、花東文教基金會主辦,於9月6-7日在中山講堂舉辦「人間漫步--楚戈創作」研討會。邀請漢寶德、黃光男、龍應台、劉國松等人擔任主持人。
第22卷第3期(2003.08)
一、展覽
二、出版訊息
國立國父紀念館館刊•第11期
92年5月16日出版。
第22卷第2期(2003.05)
一、展覽
二、學術活動
本館於3月29-30日舉辦「第六屆孫中山與現代中國」國際學術研討會,主題:「自由、民主與公平正義」,邀請日本、香港、中國大陸及臺灣學者,共發表28篇論文及一篇書面論文。
第22卷第1期(2003.02)
一、展覽
聖堂教父 義大利藝術國寶之喬托(91年9月27日至92年1月26日)
二、專題演講
日期 | 主講人 | 講題 |
---|---|---|
91.9.27 | 王哲雄 | 喬托時代的繪畫 |
91.9.27 | 黃懷秋、Andrea Nante | 喬托時代的宗教 |
91.9.27 | Anna Maria Spiazzi | 喬托時代的繪畫 |
91.9.27 | 蘇其康 | 喬托時代的文學 |
91.9.28 | 花亦芬 | 喬托時代的雕刻 |
91.9.28 | Gian Franco Martinoni | 喬托時代的建築 |
91.9.28 | Anna Maria Spiazzi | 喬托時代的社會 |
91.9.28 | 王芝芝 | 喬托時代的文化 |
三、出版訊息
第21卷第4期(2002.11)
一、展覽
永遠的孔子文物展(91年9月3日至91年11月12日)
二、專題演講
91.8.31 | 王之厚 | 永遠的孔子器物之美 |
91.9. 1 | 由少平 | 從遺址談齊魯文化 |
91.9.14 | 董金裕 | 永遠的孔子——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帶給後世的影響 |
91.9.15 | 吳文雄 | 帶您遊歷山東文化景點 |
第21卷第3期(2002.08)
一、展覽
齊白石大展(91年4月19日至91年6月30日)
二、專題演講
日 期 | 主講人 | 講 題 |
---|---|---|
91.4.19 | 楊力舟 | 齊白石專題演講(一) |
91.4.21 | 郎紹君 | 齊白石專題演講(二) |
91.4.27 | 王哲雄 | 齊白石講座(三) |
91.5.11 | 蔡志忠 | 藝術講座——蔡志忠談畫 |
91.5.12 | 陸蓉之 | 齊白石講座——齊白石藝術的現代性 |
91.5.18 | 蔣 勳 | 齊白石講座——齊白石的生平與藝術 |
91.6. 9 | 何懷碩 | 齊白石講座——齊白石的剛健與婀娜 |
三、出版訊息
1. 國立國父紀念館館刊
第9期,91年5月16日出版。篇目:〈「做主人」教育思想之研究——中山先生社會教育思想之時代意義〉、〈百元新鈔孫中山肖像典故〉等12篇孫學闡微;〈論西遼河流域玉文化的起源與發展〉、〈圓明園重現臺灣——保利博物館石佛青銅珍藏展〉、〈觀覽青州石佛藝術略記〉等6篇藝文論壇;〈「海峽兩岸孫中山紀念地學術交流聯誼會」〉、〈「上海.北京宋慶齡故居珍藏中山先生文物特展」〉、〈「東北亞僑社網絡與近代中國」國際學術研討會紀要〉等3篇中山學訊等。
2. 國立國父紀念館三十週年館慶特刊
91年5月16日出版。
3. 文化講座6
91年5月16日出版。
4. 防癌保健2
91年5月16日出版。
第21卷第2期(2002.05)
一、展覽
圓明園重現臺灣青銅石佛珍藏展(90年12月22日至91年3月24日)
二、專題演講
91.1.19 Enjar Askgaad 藝術博物館的特色與功能角色
第21卷第1期(2002.02)
一、專題演講 | ||
日期 | 主講人 | 講題 |
---|---|---|
90.11.22 | 王秀杞 | 中國雕塑藝術鑑賞 |
劉維開 | 清史與圓明園 | |
90.11.23 | 張光遠 | 夏商周銅器鑑賞 |
90.12.19 | 孫 機 | 海宴堂銅像的設計使用及中西合璧的特色 |
90.12.20 | 陳珮芬 | 保利藝術博物館藏青銅器的特色 |
90.12.24 | 馬承源 | 中國青銅工藝的發展與特色 |
90.12.25 | 李學勤 | 青銅器銘文與商周歷史研究 |
二、出版資訊 | ||
1.《國立國父紀念館館刊》第8期,民國90年11月12日出版,有國父紀念館角色定位的反思專論;從中山先生專家政治的理念探討現代官僚體系的權力改變等12篇孫學闡微;拿破崙的傳奇與浪漫等6篇藝文論壇;中山學訊及展演動態及北京宋慶齡故居等孫中山紀念地巡禮,共240頁。 | ||
2.《孫中山先生與辛亥革命——紀念辛亥革命九十週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選集,民國90年12月25日出版,有喬寶泰、趙春晨、楊奎松、邵銘煌、苑書義、劉維開、黃人傑、劉阿榮、高永光、黃城等26篇論文,共390頁。 |
第20卷第4期(2001.11)
一、展覽 |
「王者之王——拿破崙大展」(90年9月8日至90年12月2日) |
拿破崙是西方十九世紀最舉足輕重的人物。認識拿破崙就等於認識十九世紀歐洲大半的歷史,軍事上,自亞歷山大大帝以來他是最偉大的戰略家,改變了整個歐洲版圖,並擴張了法蘭西帝國;政治上,頒制法典、重振金融、和解政教,都顯現他的統治天才。國立國父紀念館、中國時報、臺中縣政府在國立國父紀念館國家畫廊主辦「王者之王——拿破崙大展」,以170餘件展品全方位深入探討這位英雄人物,從藝術面、歷史面及趣味面,對拿破崙作多面向的呈現,並從中體會西洋史中最輝煌的一段。 |
二、研習講座 |
90.9. 8 | 吳錫德 | 王者之王——拿破崙傳奇 |
黃建業 | 虛影幻像——拿破崙與電影 | |
楊 照 | 流金歲月——拿破崙與人文 | |
90.9.15 | 蔣 勳 | 古典浪漫——拿破崙與繪畫(1)(2) |
劉岠渭 | 英雄樂章——拿破崙與音樂 | |
90.9.29 | 吳錫德 | 解讀拿破崙 |
三、出版資訊 |
《第三屆海峽兩岸孫中山思想之研究與實踐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民國90年7月出刊,307頁,以朱浤源、謝政諭、黃人傑、黃城等臺灣學者與大陸徐勇、彭南生、王堯等教授在第三屆海峽兩岸孫中山思想之研究與實踐學術研討會所發表的18篇論文為主。 |
第20卷第3期(2001.8)
一、出版資訊
1.《第四屆孫中山與現代中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民國90 年5 月16 日出刊,以第四屆孫中山與現代中國學術研討會發表的32 篇論文為主,含各篇的評論及開閉幕詞。
2.《國立國父紀念館館刊》第6 期,民國90 年5 月16 日出刊,收錄在「孫學闡微」的有「孫中山社會變遷思想與臺灣的社會變革」、「廿世紀思潮的研究」、「孫學思維結構及其意涵」等篇;在「藝文論壇」的「為文化奉獻的人陳其祿先生」、「中國獅文化源流初探」等專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