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2017)年11月7日下午2時,國家圖書館漢學研究中心與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合作,假該校多倫多大學鄭裕彤東亞圖書館舉辦今年第四場「臺灣漢學講座」(Taiwan Lectures on Chinese Studies)。邀請國立政治大學廣播與電視學系系主任陳儒修教授,主講「臺灣電影與戒嚴令的幽靈」。
本次講座是「臺灣漢學講座」首次在加拿大舉辦,合辦單位多倫多大學,為國家圖書館於2015年在海外設置「臺灣漢學資源中心」(Taiwan Resource Center for Chinese Studies,TRCCS)的合作單位之一。講座由多倫多大學鄭裕彤東亞圖書館Hana Kim館長主持,多倫多大學圖書館副館長Julie Hannaford 致歡迎詞,駐多倫多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徐詠梅處長應邀蒞臨致詞。講座開始之前,由本館廖箴編輯播放專為海外「臺灣漢學講座」所特別製作的英文短片,除了介紹臺灣漢學研究資源外,亦呈現本館近年來在國際合作及海外設置臺灣和學資源中心的成果。
主講人陳儒修教授為美國南加州大學電影理論學系博士,目前任職於政治大學廣播與電視學系。他的主要研究領域為灣電影、電影理論、日常生活社會學、文化研究,以及華特·班雅明(Walter Benjamin)。陳教授曾參與編輯Cinema Taiwan: Politics, Popularity, State of the Arts一書,並曾出版《穿越幽暗鏡界:臺灣電影百年思考》探討臺灣電影發展史。
今年適逢解嚴30週年,陳教授將焦點投注「臺灣電影」與「戒嚴令」,介紹在過去半個世紀以來的臺灣電影,對臺灣現代化、民主化進程所發揮的作用,1987年戒嚴令的終止,事實上正代表一個新的里程碑。在演講中,播放「兒子的大玩偶」、「悲情城市」以及「超級大國民」等電影片段,展現在臺灣從專制政體轉變為民主社會的過程中,臺灣電影表現出的轉型正義。陳教授認為早在80年代初臺灣新電影運動崛起時,電影便開始以一種藝術形式的方式對臺灣認同與權威統治提出質問與挑戰。藉著銀幕,對228事件以及白色恐怖一知半解的觀眾,揭露了種種政治禁忌,臺灣電影在1987年終止戒嚴之前,便檢視了戒嚴對社會帶來的不公正情況,並且持續撫慰著它所造成的傷害。
講座最後,特別邀請了多倫多大學電影系Bart Testa教授對與陳教授對談並接受現場聽眾的提問及討論,此場講座除了吸引了該校眾多師生參加,不少僑胞亦遠道而來聽講,提問、迴響極為熱烈。藉由電影的影像及陳教授的簡報解說,成功的讓臺灣歷史和民主社會進程為更多人所了解。陳教授也將於明天(11月8日)出席該校圖書館及駐多倫多代表處主辦的「臺灣短片欣賞及討論會」,會中將播放「母親節」、「門」、「後人類」、「孤獨時光」、「慢吞吞小學」等5部臺灣短片,由陳教授與Bart Testa教授現場講評及討論,將臺灣短片介紹給國外友人,精彩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