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in Block Area
Menu Button
:::
Report on CCS Activities
「寰宇漢學講座」邀請費琳教授演講

漢學研究中心於20161123日舉辦寰宇漢學講座,邀請本中心2016年「外籍學人來臺研究漢學獎助」訪問學人,義大利羅馬大學東方學系費琳(Federica Casalin)副教授主講「義大利復興運動三傑與中國:馬志尼、加里波底與加富爾在晚清文獻(1898-1904)的呈現」,並邀請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黃克武教授擔任主持人。

19世紀有關義大利的資訊在中國十分匱乏,且都輾轉來自北歐、美國,由從事地理歷史書籍編譯的新教傳教士們引介。19世紀末葉,拜部分中國遊記所賜,關於義大利統一復興運動(Italian Risorgimento)的資訊開始流入中國。1898年百日維新失敗,主要領袖如康有為、梁啟超把目光放到義大利,他們認為:如果這樣一個疆域不大,又分裂成各邦且長期受外國勢力干涉的國家,都能積極向上完成統一,中國也應能找出抵擋列強之道,邁向現代化國家之林。於是康、梁等人著手推動,將義大利的模範在中國發揚起來。

費琳教授參考國立政治大學的「中國近現代思想及文學史專業數據庫」進行定量及定性分析, 深入了解1898年至1904年,即馬志尼、加里波底和加富爾的名字頻繁出現在中國文獻中的這一歷史時期的相關情況。除了掌握18981902年義大利復興運動三傑的名字被引用率的上升,以及之後兩年間迅速地下滑的整體趨勢之外,也初步探討晚清學者就此三位人物的討論與看法。在當時的中文著作(或翻譯作品)如《佳人奇遇》、《少年中國說》當中,三傑的名聲與理念藉由中國知識份子之筆得到彰顯。費琳教授的看法是,義大利三傑的事蹟在中國廣為傳播,顯示19世紀末20世紀初中國知識份子以外國為借鑑,從中尋找理念,發掘理想的過程。另外,藉由觀察馬志尼的「革命」一詞在中國文本的定義流變,也能看出中國文人及百姓對革命行為的種種觀感與想法。

藉由檢視義大利復興運動人物在中國文獻的曝光率,費琳教授分析不同時代、不同國家之間,如何進行跨文化與跨語際的資訊交流,以及此種訊息流動如何改變中國往後的歷史進程,展現其嚴謹縝密的治學成果。與會聽眾包括義大利語文系的相關學者及研究生,義大利經濟貿易文化推廣辦事處的蕭國君(Donato Scioscioli)代表也前來參加,會後並與聽眾、主講人交流討論。

  Photo

費琳教授(FEDERICA CASALIN

Photo

左起:費琳教授、黃克武教授

Photo

左起:義大利駐臺代表蕭國君(DONATO SCIOSCIOLI)、費琳教授、黃克武教授

Photo

        與會學人會後合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