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外學術會議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s

◎ 1999年10月
1.第三屆弘一大師德學會議

◎ 1999年12月
2.中國的財富與勞力:邁向現在發展的捷徑國際研討會
3.歷史上的慈善服務與社會動力學術研討會

◎ 2000年1月
4.第六屆「中國的農業與農村發展」歐洲研討會─ 中國新農村社會的形式
5.二十世紀的中國與世界國際學術研討會
6.第三屆孫中山與現代中國學術討論會
7.五十年來的香港、中國與亞洲國際學術研討會

◎ 2000年3月
8.中國古璽印學國際研討會
9.第八屆中國海洋發展史學術研討會

◎ 2000年4月
10.第四屆文心雕龍國際學術討論會

◎ 2000年5月
11.筆墨論辯:現代中國繪畫國際研討會
12.宗教與中國社會:研究領域的轉變、啟迪與中國文化


1.
第三屆弘一大師德學會議
臺北市.1999.10.28 — 30

  為紀念弘一大師百二十歲誕辰,「第三屆弘一大師德學會議」於 1999 年 10 月 28 至 30 日舉行三天。邀請兩岸學者共同參與討論。論文主題包括有關華嚴學的研究、華嚴與淨土思想的研究、淨土思想與念佛法門、佛家戒律學、戒律與念佛法門及思想等。計共發表 19 篇論文,分列如下:

1.李富華 《華嚴經》與普賢菩薩思想研究
2.侯秋東 闡論華嚴經普賢十大願第一願禮敬諸佛
3.戴嘉枋 弘一大師的華嚴思想及其行願採微
4.于凌波 彌陀淨土與彌勒淨土在中土的流傳
5.賴永海 唯心淨土與西方淨土異同論
6.黃夏年 弘一大師與念佛法門
7.劉繼漢 念佛三昧在佛學實踐法門中之地位
8.楊梓茗 佛家「難行道與易行道」價值觀之比較
9.龔 雋 念佛禪:一種思想史的解釋
10.陳慧劍 阿彌陀佛信仰在古亞非地區與太陽神話關係之探疑
11.韓廷傑 佛家淨土思想之發展源流與其時代性
12.陳 星 從《護生畫集》的創意看弘一大師的時代精神與持戒精神
13.王月清 從菩薩戒法到南山戒禮—道宣律思想簡論
14.昭慧法師 佛教與女性—解構佛門男性沙文主義
15.溫金玉 重撥南山祖師燈—從道宣律師到弘一大師
16.業露華 行依律儀•教啟華嚴
17.李璧苑 弘一大師寫經中的淨土思想
18.董 群 試論佛教戒律的特徵思想及其對當代社會的積極影響
19.慧觀法師 弘一大師念佛之典範


2.
中國的財富與勞力:邁向現在發展的捷徑國際研討會
巴黎.1999.12.6 — 7

  由法國巴黎國際教研中心(Centre d'Etudes et de Recherches Internationales)主辦之「中國的財富與勞力:邁向現在發展的捷徑」國際研討會(Wealth and Labour in China : Cross - Cutting Approaches of Present Developments)於 1999 年 12 月 6-7 日在巴黎該中心舉行,邀請法國、英國、荷蘭、美國、香港、日本等地學者二十多人參加,共分 4 個主題,宣讀論文 12 篇。

  茲將論文發表者及論文題目,臚列如下:

1. Peter Nolan Globalisation, Big Business and China.
2. Grant Evans The Southern Chinese Borderlands:the New March South?
3. Franoise Mengin Taiwanese Politics and the Chinese Market:Business's Part in the Formation of a State.
4. Tak-Wing Ngo Money and Power:The Dilemma of Popular Legitimacy in Hong Kong.
5. David Wank The Reemergence of the Chinese Bourg-eoisie.
6. Stehanie Lautard Cadres and Wealth in Deng and post-Deng China:Changing Patterns of a Neo-patrimonial State?
7. Jean-Louis Rocca 《Three at once》 : the Multidimensional Scope of the Labor Crisis in China.
8. Lee Ching Kwan The Remaking of the Chinese Working Class.
9. Dorothy Solinger How are the Laid-off Workers Coping ? Are they Creating a New Urban Labour Market ? Notes from Wuhan.
10. Gilles Guiheux Enterprises, Entrepreneurs and Social Networks in Taiwan.
11. Delia Davin Country Maids in the Big City.
12. Isabelle Thireau Who Matters in Chinese Villages ?
(吳榮子)


3.
歷史上的慈善服務與社會動力學術研討會
香港•1999.12.6 — 8

  由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及新亞書院合辦之「歷史上的慈善服務與社會動力學術研討會」 ,於 1999 年 12 月 6 - 8 日假中文大學祖堯堂舉行,二十多位來自大陸、香港及臺灣學者參加,茲將宣讀論文者及論文題目臚列如下:

1. 黃敏枝 宋代的僧人與醫療
2. 張 文 宋朝對少數民族之社會救濟
3. 劉建伶 近代濟貧政策的變遷及其影響─以英國貧法(The Poor of 1601)與中國北宋時期(960 - 1127)濟貧政策的實施為例
4. 黎明釗 江蘇尹灣漢墓簡牘探討:豪族大姓的政治及社會活動
5. 范家偉 漢唐間佛教與醫療救濟─以癩病為中心
6. 曹國慶 明清時期鄉村社會中宗族義田的發展
7. 游子安 善與人同─清代的善人,善書與善事
8. 陳建明 近代基督教在華醫療事業評議
9. 梁元生 慈惠與市政:清末上海的「堂」
10. 周秋光 民國北京政府時期(1912 - 1921) ,中國紅十字會的慈善救護與賑濟活動
11. 宋光宇 慈善與修行:以世界紅卍字會的「贛賑工作」為例
12. 冼玉儀 1970 年代前香港慈善事業的發展與特徵
13. 葉漢明 慈善活動與殖民主義:香港早期的保良事業
14. 劉義章 治身體、救靈魂:基督教靈實協會在香港調景嶺的醫療救濟事業
15. 夏其龍 十九世紀香港天主教的慈善活動
16. 梁潔芬 六○年代以前香港教會的慈善事業
17. 張學明 香港聖保祿修會的慈善服務
18. 馮可立 激進教會組織與香港社區工作
19. 石丹理 情緒及行為問題兒童住宿照顧服務及教林君一 育:回顧與反思
任煜華
20
. 盧蕙馨 慈濟志工行善的人情脈絡
(游學華)


4.
第六屆「中國的農業與農村發展」歐洲研討會 ─ 中國新農村社會的形式
荷蘭萊頓•2000.1.5-7

  由荷蘭萊頓大學非西方語文研究中心(Center for non-Western Studies, Leiden University)及漢學研究院(Sinological Institute)主辦的第六屆中國的農業及農村發展歐洲研討會─中國新農村社會的形式(European Conference on Agriculture and Rural Development in China (ECARDC VI)“Shaping the New Rural Society in China”) ,於 2000 年 1 月 5 - 7 日在荷蘭萊頓大學舉行,邀請來自歐洲、美國、中國、臺灣、香港等地學者四十多人參加。共分 5 個主題,宣讀論文 39 篇。茲將論文發表者及論文題目臚列如下:

1. Terry Cannon Understanding the Local Developmental State-conflicting concepts or conceptual muddles?
2. Jinghai Liu and Wenzheng Shi The Land System of Chinese Rural Areas in the Transitional Period
3. Rita Merkle Chines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for Reducing Poverty-A Bottom-up View from Ning-xia ( provisional )
4. Jun Li Financing oRural Industries and Local Community Risk-Sharing Mechanism
5. Isabelle Thireau The Evolution of Village Organisations
6. Ray Yep Interest Articulation of Rural Businesses, 1984-1999:A Preliminary Analysis
7. Maria Edin The Cadre Responsibility System Revisited. -The Institrtional Context of Local State Led Development
8. Jenn-Jaw Soong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Chinese Rural Transformation : Its Developmental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9. Wan Bin The Democratic and Legal System Construction in Zhejiang Province : Its Course and Significance
10. Eduard B. Vermeer Preliminary Analysis of Wage Earnings and Related Factors in Wuxi and Qingyuan
11. Zhang Xiaoyong A Comparison Study of the Projection Models on China's Food Economy
12. Mariella Giura-Longo Petty Commodity Production in Contemporary China
13. Xiyi Huang Market Involvement in Resource Distribution among Peasants
14. Jian-Ming Zhou Land Consolidation and Expansion in China in the Reform Era
15. Dantao Zhu Inequality, Credit Market Segmentation and Growth in Rural China
16. Roberto Fanfani The New Geography of Agriculture in China : Differences among Provinces from the First Agricultural Census (co-authored with
Mario Biggeri and Cristina Brasili)
17. Ziguang Chen A Research on the Improvement of Arable Land Use
18. Yuling Shen The Problems of Irrigation Agriculture in Xinjiang, China
19. Cunli Lai The Mobility of Rural Labor Force and its Impact on Land Use in Zhejiang
20. Micael Runnstroem and Sara Brogaard(Disc. HO)Environmental and Land Use Response to the Reforms in Semi-Arid China: Indications from
Two Study Areas
21. Peter Ho Pasture Commons, a Means for Sustainable Rangeland Management? The Case of Ningxia
22. Jianchum Guo The Impact of Economic Reforms on the Agricultural Sector in Hainan Province of China
23. Johanna Pennarz Development of Organic Farming in China:International Markets-Local Livelihoods
24. Richard Sanders Ecological Agriculture, Green Food Production, and Orgaic Farming : Does the Market Provide a Real Opportunity for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Agriculture in the Chinese Countryside?
25. Goerild Heggelund Environmental Policy and Rural Resettlement of the Three Gorges Project
26. Ian Bradbury and Richard Kirkby Regional differentiation of attitudes towards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 : an empirical study in three Zhen
27. Hong Shen The Self-organization in Context of Decollectivisation in Rural China
28. Jutta Hebel Social Security in the Chinese Rural Society with Particular Stress on Families/Kinship Strategies
29. Xiande Li Chinese Peasant and Village Economy in Transition: Family Economic Strategies, Community Development and its Relation with the Local Governments Name
30. Rachel Murphy Rural-Urban Migration, Consumerism, and Inequality in the Chinese Countryside : a Case Study of Wanzai County, Jiangxi
31. Yiching Song Feminization of Agriculture in China
32. Heather Zhang Gender Difference in Inheritance Rights : Observation from a Chinese Village
33. Hermann Tillmann Indigenous People's Perspective in the 21st Century in Yunnan
34. Xiaolin Pei The Collective Land System as Source of Low Market Risk in Rural China
35. Danilo Gambelli Chinese‘Collective’TVEs:the Determinants of Growth
36. Amir Helman A Combination of a Share-holding Company and Cooperative : is it Possible ?
37. Jacob Eyferth How not to industrialise : observations from a Sichuan village
38. Weimin Li The Revolutionary Role of Dairy Industry in Rural China in 21st Century : A Socioeconomic Comparative Study
39. Chen Jianbo High-Speed Growth and Efficiency Improvement : research on the Investment and Financing Problems of Township and Village Enterprises
(吳榮子)


5.
二十世紀的中國與世界國際學術研討會
臺北市•2000.1.6-8

  由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主辦之「二十世紀中國與世界」國際學術研討會,於 89 年 1 月 6 日至 8 日假該院學術活動中心第一會議室舉行。會中邀集國內外相關學者專家共同與會,共發表論文 30 篇,出席學者凡 120 餘人。茲將論文發表人、論文題目及評論人臚列如下:

專題講演

李國祈 激情與理性:二十世紀中國歷史演進的省思-帝國主義與民族主義的互動。
1. 平野健一郎 Meaning of Twentieth Century China for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nd for Japan(陳鵬仁)。
2. Paul Cohen The Asymmetry in Intellectual Relations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葉其忠)。
3. Arif Dirlik Theory, History, Culture : Cultural Identity and the Politics of Theory in Twentieth Century China(沈松僑)。
4. 濱下武志 Overseas Chinese Networks in Asian Historical Regional System, 1700∼1900(林滿紅)
5. Ruth Rogaski Germs and the Reach of the Modern State : Tianjin, 1949∼1953(張哲嘉)
6. 林美莉 近代中國對直接稅制度的引介與認識,1896∼1937(卓遵宏)
7. 朱浤鴻 從專制獨裁到訓政民主:二十世紀中國的政治結構(陳儀深)
8. 王永祥 蘇聯式政體模式與近代中國政體變遷(陳永發)
9. 張玉法 二十世紀前半期中國留美學生的經歷 與見聞(魏良才)
10. 李又寧 一九三五至一九三六年間在美國就學的中國學生(古鴻廷)
11. 張哲雄 戰後海峽兩岸的名分秋序論—亞洲開發銀行席位的熊熊戰火(楊開煌)
12. 石之瑜 話不投機半句多—兩岸關係中的論述風格與論述策略(郭岱君)
13. 陳慈玉 山西煤業與世界市場,1949∼1985(許素華)
14. 呂實強 巴黎和會衝擊下國人的反應(一九一九)—兼論五四運動的本質(李雲漢)
15. 石井明 亞細亞主義者的「地域合作論」—以樽井藤吉等的著作為線索的考察(林明德)
16. 張存武 弱國中華對國際局勢的影響(朱浤源)
17. 周質平 從胡適晚年的反共思想看他文化上的民族主義(蔡英文)
18. 宋光宇 二十世紀中國與世界宗教互動之回顧與展望(陳國鎮)
19. 王成勉 「同心合意」宣教難嗎?—論中華全國基督教協進會在一九二○年代的困境(查時傑)
20. 章開沅 世局變遷與宗教發展—以教會大學史研究為視角(呂實強)
21. Joshua Fogel “Shanghai-Japan”: The Japanese Residents Association of Shanghai(黃自進)
22. Klaus Muhlhahn Power and Resistance in Qingdao-Interactions between Germany and China,1987~1914(黃福得)
23. 陳三井 晚清知識分子法國觀的考察(吳圳義)
24. 唐啟華 歐戰後德國對中國戰事賠償問題研究(周惠民)
25. 茅海建 清末帝王教科書: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所藏《講義》述論—以周自齊及其《外交講義》為中心(李恩涵)
26. 張瑞德 想像中國—倫敦所見古董明信片圖像分析(單德興)
27. Robert Bickers “ The Greatest Cultural Asset East of Suez”: the History and Politics of the Shanghai Municipal Orchestra and Public Band, 1881~1946(陳三井)
28. 洪長泰 生與死的節目:中共的通俗政治文化(黃克武)
29. Sherman Cochran Chinese Agents of Consumer Culture : Five Continents Drug Stores, 1906 ~ 1937(熊秉真)
30. 李孝悌 中國近代大眾文化中的娛樂與啟蒙—以戲曲改革為例(周慧玲)
(沈松僑)


6.
第三屆孫中山與現代中國學術討論會
臺北•2000.1.11-13

  由國立國父紀念館主辦,教育部、行政院大陸委員會、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協辦之「第三屆孫中山與現代中國學術討論會」 ,於 89 年 1 月 11 日至 13 日在國父紀念館會議廳舉行,共分歷史、時代、思想 3 組,計 10 場研討會與一場分組報告與綜合討論,以宏揚這位中國偉人—孫中山的政治思想與創立現代中國的各種互動關係間,各場主持人分別由朱堅章、陳鵬仁、戴國輝、呂芳上、張希哲、俞榮根、朱重聖、周虎林、李復甸、謝瑞智等擔任,茲將各場研討會主講人、論文題目、評論人臚列附後:

1. 葛永光 新臺灣與中國人—中華民族整合的契機抑或危機(陳毓鈞)
2. 俞新天 孫中山思想與中國現代民族國家的建立(張麟徵)
3. 潘錫堂 從跨世紀兩岸關係的發展與變遷論如何開創雙贏新局(謝政諭)
4. 黃宇和 孫中山的民族主義與新世紀的希望(邵宗海)
5. 王林忠、向 翔 孫中山與雲南辛亥革命(陳在俊)
6. 中村義 近代中日關係史上的大陸浪人(黃自進)
7. 詹哲裕 中山先生知行觀與國民精神建設(朱秉義)
8. 吳劍傑 孫中山的公僕意識與廉政風範(蔣永敬)
9. 山田辰雄 初期孫文的傳統認同與國民國家認同之交錯(陳鵬仁)
10. 喬寶泰 民族主義的精義(呂實強)
11. 朱浤源 中華民國建立的制度性意義(張治安)
12. 崔志海 試論孫中山民族主義思想的核心內涵(洪泉湖)
13. 鄭一明 孫中山社會政治哲學思想中的「國家」範疇(黃 城)
14. 劉阿榮 民族主義與社群主義—孫中山「民族國家」的建築模式(謝 劍)
15. 陳春生 孫中山的國家論(李國雄)
16. 周興樑 孫中山對中國近代化道路的探索(趙玲玲)
17. 張世賢 提升國家競爭力—孫中山先生觀點之探討(陳明傳)
18. 吳ロ 三民主義對兩岸關係與國際政治思潮的影響(翁玉榮)
19. 劉路生 《孫中山全集》 、《國父全集》一九一二年佚文異文考略—以《申報》 、《大公報》為據(劉維開)
20. 方志欽 意義重大、壯志未酬—析臨時大總統孫中山的九十天(莊 敬)
21. 布羅夫 孫中山先生的政治學說和現代(卓遵宏)
22. 姜新立 由孫中山論馬克思看共產主義的走向(李英明)
23. 高念甫 蘇聯顧問以及共產國際官員眼中的孫中山先生的平均地權思想(陳三井)
24. 朱言明 孫中山先生民生主義、實業計畫等思想的實行者—鄧小平治國之功過評析(唐彥博)
25. 謝瑞智 國會制度之研究(郭展義)
26. 俞榮根 探索現代法與傳統法整合之路的偉大先行
者—孫中山憲政思想新論(李本京)
27. 邱榮舉 孫中山與國家發展—析論中央政府體制(李酉潭)
28. 黃人傑 從國家發展檢視「孫學」的時代價值(沈宗瑞)
29. 楊逢泰 二十一世紀完成中華合眾國的大業(趙建民)
30. 楊開煌 澳門移交與兩案關係(張 虎)
(陳憶華)


7.
五十年來的香港、中國與亞洲國際學術研討會
香港•2000.1.26-28

  由香港珠海書院亞洲研究中心主辦之「五十年來的香港、中國與亞洲國際學術研討會」 ,於 89 年 1 月 25 日至 28 日在香港九龍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國際賓館二樓水晶殿舉行,共分歷史回顧(一)(二) 、文化教育專題、社會問題、中美關係、中英港關係、東北亞專題、廣東與香港專題、新聞專題、宗教專題、經濟專題(一)香港、經濟專題(二)中港臺、經濟專題(三)中國內地、經濟專題(四)臺灣與東北亞、政治專題(一)(二)(三)(四)共計 18 組研討會,另有一場綜合討論及《我對兩案學術交流的見解》座談會,本次會議共有來自兩岸三地及海外專家學者一五○餘人參加,論文七十餘篇,茲將各場研討會主席、主講人、論文題目、評論人臚列附後:

第一組:歷史回顧之一(主席:歐陽勛 評論人:尚明軒)

1. 宋 晞 五十年來中國與香港地區對宋史的研究
2. 陳祖武 近十年來海峽兩岸清代學術史研究交流之進展
3. 駱寶善 五十年來中國大陸近代史料整理及考訂述評
4. 蕭國健 近五十年來之香港史研究
5. 鄧德濂 戰後香港社會歷史之回顧

第二組:文化教育專題(主席:田震亞 評論人:方漢奇)

6. 張 磊 關於五十年來嶺南文化研究回顧
7. 劉興漢 臺灣五十年來師範教育的發展
8. 唐德中 海峽兩岸高等科學教育的發展與戰略思考
9. 夏誠華 臺灣五十年來的僑生教育
10. 葉國洪 五十年來香港教師教育回顧與前瞻
11. 周正偉 臺灣地區學生赴大陸升讀專上課程之研究(1987 - 1998)

第三組:社會專題(主席:李壬癸 評論人:丁淦林)

12. 侯 杰 集體的記憶—中國民眾社會的歷史
13. 蔡輝龍 半世紀來兩岸婚姻形式要件之回顧—衝突調和之道
14. 劉品良 五十年來澳門博彩業
15. 答 旦 五十年來中國大陸自殺問題的研究總結
第四組:歷史回顧之二(主席:宋晞 評論人:林家有)

16. 尚明軒 中國大陸五十年來的孫中山研究
17. 張 力 蔣介石的困境:臺灣軍事反攻大陸的企圖和局限
18. 邱 捷 五十年來中國內地對孫中山「聯俄」的研究
19. 劉維開 蔣中正第三次下野與復職
20. 邵銘煌 風雨飄搖中之柱礎:總裁辦公室之成立及其時代意義

第五組:多邊關係之一〈中美關係專題〉(主席:朴日根 評論人:周惠民)

21. 金德曼 Relations Across the Taiwan Straits and the German Unification Precedent.
22. 石源華 五十年來中國對於周邊國家政策的發展演變
23. 陶文釗 中美關係:半個世紀的啟示
24. 劉永濤 美國總統、國會和對華政策

第六組:多邊關係之二〈中英港關係專題〉(主席:金神保 評論人:邱 捷)

25. 黃康顯 印尼個案的海外華人參政
26. 陳謙平 五十年代初期的中英外交與香港
27. 李谷城 香港「新移民」政策的回顧與展望
28. 梁炳華 從一九六三年的城寨事件看中共建國後的中英港關係

第七組:多邊關係之三〈東北亞專題〉(主席:趙春山 評論人: J春惠)

29. 戴國輝 司馬遼太郎史觀對東北亞情勢影響之淺析
30. 千岑煥 戰後韓國政治經濟的發展及韓中關係的演變
31. 朴日根 臺灣和韓國間的政治外交關係:回顧與展望
32. 老冠祥 釣魚臺列嶼問題與中國海權

第八組:多邊關係之四〈廣東與香港專題〉(主席:魏美昌 評論人:莫世祥)

33. 林家有 中國的改革開放與廣州的歷史性巨變
34. 陳文鴻 中港五十年來的經濟關係
35. 鄧開頌 新中國成立至文化大革命前粵港關係述論
36. 吳義雄 改革開放前的廣東與香港
37. 陳文佑 近五十年來香港地方行政之發展與前瞻

第九組:新聞專題(主席:朱 立 評論人:陳桂蘭)

38. 方漢奇 近五十年來中國新聞史研究的回顧與前瞻
39. 鄭貞銘 五十年來香港大眾傳播事業的發展
40. 丁淦林 中國新聞史研究的三次突破和今後的發展
41. 俞淵若 香港半個世紀來新聞教育的發展概況
42. 童 兵 改革開放的中國大陸新聞學研究
43. 彭家發 五十年來臺灣追索新聞自由之歷程及意義

第十組:宗教專題(主席:李志文 評論人:鄭貞銘)
44. 林治平 五十年來的臺灣基督教(1949-1999)
45. 顧衛民 中國大陸五十年來有關基督教傳華史的研究
46. 李志剛 香港五十年來的變遷與基督教事業的發展
47. 李道緝 臺灣慈濟功德會在泰國社會救濟工作的角色與功能

第十一組:經濟專題之一〈香港〉(主席:李本京 評論人:千辰煥)

48. 濱下武志 匯豐銀行在香港 1950 - 2000
49. 劉蜀永 五十年來香港經濟的發展
50. 友正 香港證券市場發展:回顧與展望
51. 李培德 近五十年來的華商

第十二組:經濟專題之二〈中港臺〉(主席:施達郎  評論人:劉信一)

52. 徐偉初 財政政策與經濟發展:臺灣經驗的回顧與展望
53. 曹國琪 滬港金融中心的比較與互動
54. 陳 恩 五十年來的香港與臺灣經貿關係
55. 簡澤源 中資公司在香港經濟發展的回顧與趨勢分析

第十三組 經濟專題之三〈中國內地〉(主席:饒美姣 評論人:徐偉初)

56. 黃啟臣 中國經濟發展的歷史省視-從「三面紅旗」和「文革」的波折到開放改革的發展
57. 徐 勇 大陸海岸城市帶的崛起及其地緣意義
58. 高家裕 中國經濟改革開放之回顧與前瞻

第十四組:經濟專題之四〈臺灣與東北亞〉(主席:段  樵 評論人:濱下武志)

59. 劉信一 東北亞經濟合作與 TCR / TSR
60. 廖立宇 五十年來臺灣的土地政策:問題與對策(1950 - 1999)
61. 簡笙簧 五十年來臺灣環島鐵路幹線的發展
62. 金丸裕一 以史為鑑-一九八五年的日中關係初探

第十五組:政治專題之一(主席:鄭宇碩 評論人:朱浤源)

63. 鄭赤琰 華人選民在馬大選的槓桿作用
64. 薛化元 選舉與戰後臺灣政治發展(1950 - 1996)-從地方自治到總統直選
65. 吳慶第 五十年來的南韓政治與發展過程
66. 林水壕 五十年來馬來西亞華人的政經文教發展

第十六組:政治專題之二(主席:何沛雄 評論人:趙立人)

67. 周惠民 由歷史教育看國家意識的形式-以臺灣為中心的討論
68. 鄭 梓 戰後五十年來臺灣議會運動之評估-以「殖民地回歸」與「議會經驗」為中心的討論
69. 余 振 九十年代澳門華人的民主意識
70. 金世煥 文學觀念之反思

第十七組:政治專題之三(主席:鄭赤琰 評論人:廖立宇)

71. 喬寶泰 五十年來民主主義在臺灣的建設
72. 唐興賢 產權演進的政治含義:一九四九年以來中國農村政治控制的變化
73. 徐 行 「一國兩制」政策的由來與內涵
74. 方志欽 深圳特區二十年的飛躍

第十八組:政治專題之四(主席:千辰煥 評論人:翁松燃)

75. 李本京 兩岸關係何處去:跨世紀的難解問題
76. 莫世祥 香港在兩岸關係中的地位變遷
77. 朱浤源 再學革命或告別革命—從二十世紀末兩岸的學習心理談起
78. 陳紅民 五十年來大陸對臺灣政策考察
(陳憶華)


8.
中國古璽印學國際研討會
香港•2000.3.9-11

  由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主辦,鄭德坤教授伉儷中國藝術考古學術基金贊助之「中國古璽印學國際研討會」 ,於 3 月 9-11 日假中文大學祖堯堂會議廳舉行,二十多位來自大陸、香港、臺灣以及日本、以色列的學者應邀出席,就中國古璽印各方面問題進行研討。茲將宣讀論文者及題目臚列如下:

1. 葉其峰 戰國官署璽—兼談古璽印的定義
2. 施謝捷 古璽複姓雜考(六則)
3. 王 輝 秦印考釋三則
4. 吳振武 陽文秦印輯錄
5. 林素清 楚璽叢考之一:談楚田字格官璽
6. 吳榮曾 對幾方秦漢印章的考述
7. 陳松長 湖南省博物館藏出土璽印分期淺論
8. 王人聰 印學主題
9. 陳根遠 《山東新出土古璽印》獻疑
10. 吉開將人 南越印章二題
11. 張錫瑛 「永興郡印」的年代及其相關問題
12. 谷口房男 魏晉時期倓民族官印小考
13. 菅原一廣 對魚鈕官印的考察
14. 曹錦炎 隋唐官印的認識和研究
15. 孫慰祖 隋唐官印體制的形成及其主要表現
16. 林秀貞 金代猛安謀克官印的研究
17. 高久由美 新出土的秦代封泥和《說文》小篆
18. 照那斯圖 素囊黃台吉獻給阿興喇嘛的金印
19. 郭福祥 述雍正寶璽
20. 郭偉民等 中國銅印中之硅元素
21. Shua Amorai-Stark  薩珊寶石雕刻中的臥獅圖案:記中國發現的一枚印章
(游學華)


9.
第八屆中國海洋發展史學術研討會
臺北市•2000.3.30-31

  由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主辦的「第八屆中國海洋發展史學術研討會」 ,於 89 年 3 月 30 - 31 日舉行,共發表 17 篇論文,及舉辦一次綜合討論,茲將論文發表者之姓名及論文題目臚列於下:

發 表 者 題 目 評論人
1 賴福順 十七世紀前中國對臺灣的認識 黃秀政
2 宋光宇 一個移殖的教派:一貫道在宜蘭 、汐止、南港一帶的發展(1950- 1999) 王明珂
3 王世慶 十九世紀中後期臺灣北中部銀錢 比價變動續探 張炎憲
4 鍾淑敏 從「南支」到南洋─臺灣總督 府對岸政策的移轉 許雪姬
5 湯熙勇 清初中國救助朝鮮籍難船之方法 (初探) 張存武
6 劉序楓 清代中日兩國間海難救助制度之 形成 張啟雄
7 葉顯恩 移民與珠江三角洲海洋經濟化 范毅軍
8 朱德蘭 抗戰時期(1937-1945)日本企業 的南進廣州 張勝彥
9 潘在積 海南近代石油貿易 陳慈玉
10 張彬村 美洲白銀與婦女貞節:1603 年馬 尼拉(Manila)大屠殺的前因與後 果 曾少聰
11 曹永和 十七、十八世紀海外華人慘案初 探 張彬村
12 李毓中 《印地亞法典》中的「生理」:從 殖民母國的觀點淺論西班牙統治 菲律賓初期有關華人法律的形成 、內涵及其地位 古鴻廷
13 曾少聰 菲律賓華人社會組織的建構及功 能 朱浤源
14 林仁川 清代福建通商口岸的開放及其對 鄰近地區的影響 劉石吉
15 馬木池 十九世紀香港沿海經濟發展與地 域社會的變遷─以新界東部西貢地區為例 何漢威
16 楊國楨  東南中國:海洋環境與經濟開發 ─以十六∼十八世紀的福建為例 劉翠溶
17 Francois Gipouloux(紀普魯) Maritime Asia and the Shift in China's Economics Development : the New Geography of Economic Power 林滿紅

(湯熙勇)


10.
第四屆文心雕龍國際學術討論會
江蘇省鎮江市.2000.4.3-4

  由南京師範大學、南京大學、鎮江市政府聯合主辦之「第四屆文心雕龍國際學術討論會」 ,於 2000 年 4 月 3 - 4 日,假大陸鎮江舉行,有關論文發表人,論文題目,講評人,臚列如下:

發表人 論 文 題 目  講評人
■ 4月3日
☉主持人:興膳宏
王運熙 研究《文心雕龍》應全面了解其作 家作品評價 徐中玉
蔣 凡 《文心雕龍》和古典歷史主義 詹福瑞
石家宜 《文心雕龍》理論體系探微 ─ 兼析這個體系的古典主義色彩 劉文忠

☉主持人:繆俊杰

甲斐勝二  《文心雕龍》論屈原與《楚辭》在 文學史上的地位 楊  明
李金坤 劉勰詩經觀平議 汪春泓
穆克宏 義多規鏡,搖筆散珠─劉勰論傅 玄、張華 呂武志

☉主持人:林中明

周勛初 評劉勰文學觀的雙重標準 王更生
張少康 劉勰的文學觀念 郁 源
盧永璘 古代文論中「文學」的內涵源流考 ─ 從《文心雕龍》慎用「文學」 說起 韓泉欣

☉主持人:黃錦鋐

黃景進 讀《序志》 祖保泉
黃廣華 劉勰未到過莒縣定林寺 周紹
喬常阜 劉勰生平和撰著幾個問題的臆見 林其錟

☉主持人:穆克宏

何 懿 劉勰的自然美學觀 繆俊杰
韓湖初 再論《文心雕龍》的生命美學思想 邱世友

☉主持人:李景濴

陳良運 《文心雕龍》與《淮南子》 游志誠
劉文忠 《文心雕龍》批評鑒賞的思想淵源 黃廣華

☉主持人:王更生

劉 渼  劉勰論藝術構思─ 從《 文心雕龍•神思》談起 盧永璘
郁 源 《文心雕龍•定勢》諸家研究之評 涂光社

☉主持人:祖保泉

陶禮天 試論《文心雕龍》「折中精神」的主 要體現 周勛初
劉 凌 《文心雕龍》研究法三題 喬常阜

■ 4月4日
☉主持人:蔣凡

楊星映 劉勰以味論文評詩的理論價值 石家宜
羅立乾 「意象」的「出口轉內銷」與對《文 心》研究的啟示 劉 渼
張長青 劉勰的審美意象論 何 懿

☉主持人:周勛初

韓泉欣 《文心雕龍》的「雅俗之辨」 張可禮
涂光社 劉勰的簡繁隱顯之論─兼及文學傳達中一種傳統的審美取向 韓湖初
朱迎平 文心雕龍的通論觀及其影響 劉 凌

☉主持人:石家宜

林中明 從劉勰《文心》看八大山人的藝術 、人格 蔣 凡
蔡宗齊 《心雕龍》與儒、道、佛家的中 道思想 林中明
詹福瑞 「體性」釋義  張志烈

☉主持人:王鍾陵

李景濴 《文心雕龍•才略•程器》合觀 蔡宗陽
孫蓉蓉  《文心雕龍•程器》篇辨析 黃景進
汪春泓 論劉勰《文心雕龍》在唐初之北南文風融合中所發揮的理論主導作用 羅立乾

☉主持人:黃景進

蔡鍾翔 劉勰與緣情說─兼論魏晉南北朝 時期情感的解放 李景濴
林其錟 略論《文心雕龍》評本批語的學術 價值─以清紀昀評語為個案 張長青
洪潤基 《文心雕龍》對曹植《辨道論》的評 論 俞慰慈

☉主持人:鄧國光

呂武志 從文體層面看《翰林論》對《文心 雕龍》的影響 王鍾陵
吳福相 從《文心雕龍》文體論探討《莊子 》、《呂氏春秋》寓言分類之適應性 洪順隆
溫光華 《文心雕龍》對現代文章學的啟示  李金坤

☉主持人:羅思美

鄧國光 《文心雕龍》以式為本的文體論研究 蔡宗齊
徐麗霞 〈辯騷〉篇探析  孫蓉蓉
俞慰慈 《文心雕龍》對日本近世漢學的影響 ─以藤原惺窩的《文章達德綱領》 為例 李 慶

☉主持人:蔡宗陽

游志誠 運用《文心雕龍》理論分析《周易 》文學 陳良運
黃維樑 怎樣向西方「推銷」《文心雕龍》? ─從眾說紛紜的《風骨篇》說起 顏瑞芳
周紹 劉勰卒年及北歸問題辨 張 燈

☉主持人:蔣凡

邱世友 《文心雕龍》文體論音訓初探 周春塘
雷恩海 《文心雕龍》與《藝概》─兼論《文心雕龍》形上理論在中國文學批評史上的價值 李 平
羅思美 從西方風格學角度看《文心雕龍》 文體論 鄧國光

☉主持人:林其錟

張可禮 《文心雕龍》「樹德建言」的倫理思 想 朱迎平
周春塘 從《文心雕龍•史傳》篇看劉勰史 學的理論與實踐 蔡鍾翔

☉主持人:黃維樑

楊 明 劉勰論「隱秀」和鍾嶸釋「興」 楊星映
李 平 近二十年《文心雕龍》研究評述 陶禮天
洪順隆 從分類觀點論《文心雕龍》之體學 穆克宏

(洪順隆)


11.
筆墨論辯:現代中國繪畫國際研討會
香港.2000.5.5─7

  由香港藝術發展局主辦,香港大學藝術系及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協辦之「筆墨論辯:現代中國繪畫國際研討會」,於 5 月 5 - 7 日假香港太空館演講廳舉行,出席學者來自中國大陸、香港、臺灣、韓國等地,茲將論文發表人及論文題目臚列如下:

1.石守謙 中國筆墨的現代困境
2.林 木 歷史演變中的筆墨
3.皮道堅 筆墨無止境─藝術史邏輯與筆墨問題
4.蘇碧懿 黃賓虹筆墨的追求
5.李潤桓 點線.筆墨.點線
6.林漢堅 九十年代中國水墨畫理論研究
7.郎紹君 筆墨論稿
8.夏碩琦 從藝術創作的角度看筆墨
9.王無邪 筆墨價值對現代中國繪畫發展之正負面作用
10.文貞姬 近代水墨畫的再認識
11.何懷碩 筆墨與中國繪畫的抽象性
12.劉驍純 兩大筆墨系統
13.童中燾 筆墨與中國水墨畫
14.金嘉倫 忽視筆墨的危機
15.徐子雄 以筆墨作為品評繪畫的標準
16.盧輔聖 中國畫的筆墨世界
17.羅冠樵 中國書法筆墨對中國繪畫之表現力的重要性
(游學華)


12.
宗教與中國社會:研究領域的轉變、啟迪與中國文化
(Religion and Chinese Society : The Transformation of a Field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the Study of Chinese Culture)
香港•2000.5.29-6.2

  由香港中文大學主辦之「宗教與中國社會:研究領域的轉變、啟迪與中國文化」國際研討會,於 2000 年 5 月 29 日至 6 月 2 日假香港中文大學祖堯堂舉行。會議以宗教與中國社會為主題,邀請中、港、臺、歐洲、日本、美國等地學者。茲將論文發表者、論文題目及評論人臚列如下:

Session 1:Political Legitimacy and the Pentheon in Early China
▉ 5月29日
☉ Chairperson:許倬雲

趙敦華 試論中國古代宗教的一神論特徵(Unique Features of Honotheism in Ancient Chinese Religion)(Marc Kalinowski)
David Pankenier Heaven's Mandate in Early Zhou : Religious, Astrological and Rhetorical Dimensions (王愛和)
王愛和 Between Heaven and Earth : Cosmology and Emperorship in Han China(David Pankenier)

Session 2 : Archaeological Perspectives on Early Chinese Religion
☉ Chairperson : Lothar Ledderose

Alain Thote The Burial Types of the Eastern Zhou Period : Patterns and Regional Traditions(Jessica Rawson)
Lothar von Falkenhausen Mortuary Behavior in Pre-Imperial Qin : A Religious Interpretation(Alain Thote)
Jessica Rawson Religious Change as Seen in the Material Record, 500 BC-200 AD : The Changes in the Offerings to the Ancestors(Lothar von Falkenhausen)

Session 3:Technical Traditions
☉ Chairperson:蒲慕州

李 零 絕地天通:研究中國早期宗教的三個視角(The Separation of Heaven and Earth : Three Persp ectives on Early Chinese Religion)(Donald Harper)
Marc Kalinowski Technical Traditions in Ancient China and Shushu Culture in Chinese Religion(李 零)

Session 4:Common Religion Before Buddhism
☉ Chairperson : Glen Dudbridge

蒲慕州 The Evolving Concept of Ghost in Ancient Chinese Religion(Michael Puett)
Donald Harper The Taiyi Cult as an Example of Early Chinese Common Religion(Marianne Bujard)
劉昭瑞  「老鬼」與「鬼教」(The "Old Spirit" and the "Religion of Spirits")(張勛燎)
Michael Puett The Ascension of the Spirit : Toward a Cultural History of Self-Divinization Movements in Early China(蒲慕州)
Marianne Bujard Celebration et promotion des cultes locaux : six steles des Han Orientaux(Celebration and Promotion of Local Cults:Six Steles of the Eastern
Han)(Valerie Hansen)

Session 5 : Early Taoism (1)
▉ 5月30日
☉ Chairperson : Donald Harper

Barbara Hendrischke The Place of the Scripture of Great Peace in the Formation of Daoism(黎志添)
張勛燎 道教考古與古代道教史研究(Taoist Archaeology and the Study of Early Taoism)(Terry Kleeman)
姜 生 道教的興起及其對兩漢社會之影響( The Rise of Religious Taoism and Its Influence on the Han Dynasty)(Barbara Hendrischke)
李遠國 正統與異端:魏晉時期的巴蜀道教及對社會 的影響(Orthodoxy and Heterodoxy : Taoism in Sichuan in the Wei - Jin Period and Its Influence
on Society)(陳耀庭)
黎志添 The Code of Law for Demons in Early Heavenly Masters Daoism(Peter Nickerson)

Session 6:Early Taoism (2)
☉ Chairperson:黎志添

Stephen Bokenkamp The Silkworm and the Bodhi Tree : The Lingbao Attempt to Replace Buddhism in China and Our Attempt to Place Lingbao Daoism(Isabelle Robinet)
Peter Nickerson The Ritual of ' Petitioning Celestial Officials' in Celestial Master Taoism : A Re - examination of the Problem of Taoism and Popular Religion(Poul Andersen)
Terry Kleeman How Should We Reconstruct Religious History? Intellectual History, Textual Criticism, and the Early Daoist Church(John Lagerwey)

Session 7 : Early Taoism (3)
☉ Chairperson:李豐楙

葛兆光 會昌滅佛與九世紀的道教(Ninth-Century Tao ism and the Huichang Persecution of Buddhism) (Terry Kleeman)
Isabelle Robinet De quelques effets du bouddhisme sur la problmatique taoiste :aspects de la confrontation du taoisme au bouddhism]The Impact of Buddhism on Taoist Thought:Aspects of the Confrontation Between the Two Religions)(Stephen Bokenkamp)

Session 8:The Sinification of Buddhism (1)
☉ Chairperson:吳梓明

Valerie Hansen Popular Religion in the Region of the Silk Road in the Period Before and After the Arrival of Buddhism( Jemes Robson)
Lothar Ledderose Changing the Audience. The 7th Century Turning Point in the Great Sutra Carving Project in the Yunjusi(Jessica Rawson)
James Robson Buddhism and the Chinese Marchmount System(Wuyue) : Excavating the Strata of Mt. Nan-yue's Religious History(Stephen Teiser)
Francise Wang Toutain Mount Jiuhua and Ksitigarbha : The Sinification of a Bodhisattva(John McRae)
于君方 Buddhist Nuns of Taiwan : The Case of the Hsiung- kuang Bhiksuni Sangha(譚偉倫)

Session 9 : The Sinification of Buddhism (2)
▉ 5月31日
☉ Chairperson:譚偉倫

Stephen Teiser Chinese Buddhism Before China(Glen Dudbridge)
Johe McRae Religion as Revolution in Chinese Historio- graphy : Hu Shih's(1891-1962)Misperception of Shenhui(684-758), Chan Buddhism, and the Chin ese Renaissance(Nicolas Standaert)

Session 10:Modern Taoism (1)
☉ Chairperson : Terry Kleeman

Alexei Volkov Astronomical Data in a Daoist Treatise : Chen Zhixu's Commentary on the Scripture of Salvation (Duren Jing)(Marc Kalinowski)
王 崗 Taoism Packaged in Ming Almanacs and Their Editing Strategies(Susan Naquin)
Pierre-Henry de Bruyn Wudang shan : The Origins of a Major Center of Modern Taoism(Monica Esposito)
Vincent Goossaert The Quanzhen Clergy, 1700-1945(王崗)
Huang Shih-shan Summoning the Gods from Heaven, Earth, and Water : Paintings of the Three Officials of Hea ven, Earth, and Water in the Boston Museum of Fine
Arts and their Association with Daoist Ritual Perfor mance in the 12th Century(Lothar Ledderose)
曹本治 Research on Ritual Music in China : The Ritual Mu sic in China Research Program(David Holm)
Lowell Skar Alchemy, Local Cults and Daoism : A Perspective on the Formation of the Southern Lineage from Tang to Ming Times(Vincent Goossaert)

Session 11:Modern Taoism (2)
▉ 6月1日
☉ Chairperson : Kenneth Dean

李豐楙 The Transmission of Taoist Altars and Religious Practice in Community(John Lagerwey)
Monica Esposito The Longmen School and Its Controversial History During the Qing Dynasty(Barend ter Haar)
David Holm Meishan Taoism and the Non-Han 'Substratum' : Dong Young in Guangxi and Guizhou Ritual Perf ormance(Lowell Skar)

Session 12 : Local Religion in North and South China (1)
☉ Chairperson : Wang Chiu-kuei 王秋桂

劉勁峰 福建長汀河田鎮社公醮儀述略(The Earth-god Jiao in Hetian Township, Changting)(劉照瑞)
楊彥杰 泰寧縣開山鄉的宗族和宗教(Religion and the Lineage in Kaishan, Taining)(葛兆光)
房學嘉 梅縣宋口鎮郊區的宗族與俗神考察(Songkou Lineages and Popular Gods)(劉勁峰)
陳志明 Social Change and Religious Traditions in Yong- chun, Fujian(董曉萍)
張小軍 從功德寺到宗祠:福建鳳林祠和開元寺的歷 史個案研究(From Buddhist Hall of Merits to Lineage Hall:Two Cases Study)( 楊彥杰)
David Arkush Are the Gods Good? Worship and Morality in Hebei Folktales(于君方)

Session 13:Local Religion in North and South China (2)
☉ Chairperson : Poul Andersen

譚偉倫 Temple Festivals in Northern Guangdong(張小軍)
Susan Naquin Regional Culture in Northern China : The Cult of Our Lady of Mount Tai(Kenneth Dean)
董曉萍 華北說唱經典研究:道教與民俗(Singers of Folk Religious Narrative in North China : Taoism and Popular Customs)(王秋桂)
Thomas DuBois Belief, Organization, and the Peasant Village in Rural Cangxian, 1930 - 1999(陶飛亞)

Session 14 : Sectarianism
☉ Chairperson : Nicholas Standaert

路 遙 中國民間教派:「白蓮教」辨析(Chinese Sectarianism : An Analysis of the White Lotus Sect)( Daniel Overmyer)
Barend ter Haar Rethinking "Sectarianism" in Chinese Religious Culture(Paul Katz)
陶飛亞 敬奠瀛與耶穌家庭的起源(Jing Dianying and the Origins of the Jesus Family Movement)(Thomas Du Bois)

Session 15 : Local Religion in North and South China (3)
▉ 6月2日
☉ Chairperson : Marc Kalinowski

Richard von Glahn The Sociology of Local Religion in the Lake Tai Basin(Patrick Geary)
Paul Katz In the Court of the Chthonic Kings : Ordeals and Trials in Chinese Temples(Franoise Wang Toutain)
John Lagerwey On the Rational Character of Local Chinese Religion(陳志明)
Kenneth Dean Locality and Embodiment in Ritual Activity in Southeast China(Richard von Glahn)

Session 16 : Christianity in China : Action and Reaction
☉ Chairperson : John Lagerwey

李熾昌 Textuality and ldentity : The Christian Canon in Chinese Christianity(John Van Engen)
吳梓明 Paradigm Shift and the State of the Field in the Study of Christian Higher Eduation in China(Nicholas Standaert)
卓新平 基督宗教在中國的處境化(Contextualization of Christianity in China)(Pierre-Henry de Bruyn)
Nicolas Standaert  Christianity as a Religion in China : Insights from the Handbook of Christianity in China, Volume One(635-1800)(John Van Engen)

Session 17 : Problems of Method, Sources, and Interpretation (1)
☉ Chairperson : 李熾昌

Glen Dudbridge  Tang Sources for the Study of Religious Culture : Problems and Procedures(Valerie Hansen)
John Van Engen Ritual and Reflection in the European Middle Ages(1100-1350)(Poul Andersen)
陳耀庭 從道士的培養看二十一世紀的道教(The Educ ation of Taoists and the Taoism of the 21st Century) (李豐楙)
Poul Andersen Concepts of Meaning in Chinese Ritual (Kenneth Dean)

Session 18 : Problems of Method, Sources, and Interpretation (2)
☉ Chairperson:卓新平

Patrick Geary  Peasant Religion in Medieval Europe(Ned Davis)
Daniel Overmyer From 'Feudal Superstition' to 'Popular Beliefs' : New Directions in Chinese Studies of Chinese Popular Religion(David Arkush)
Ned Davis The Religious Nexus and Its Lee Chi Chung Implications for China's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李熾昌)

(王秋桂)

回上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