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in Block Area
Menu Button
:::
Report on CCS Activities
寰宇漢學講座邀請金漢雄博士、卓夢德教授演講

漢學研究中心於2019820日下午舉辦兩場寰宇漢學講座,邀請本中心獎助訪問學人,美國哈佛大學東亞語言與文明系金漢雄(Hanung Kim)博士,及法國東亞文明研究院(CRCAO)卓夢德(Maud M'BONDJO)副研究員分享研究成果。

第一場由南韓籍金漢雄博士主講「那迦與龍之間:漢藏邊界藏人祈雨儀式的歷史及宗教意涵」。邀請國立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劉國威研究員擔任主持人。歷史上人類使用多種祈雨方式對抗乾旱這種常見的天然災害。存在多種文化的漢藏邊界居民們依各自的信仰體系,有不同的應對乾旱之道,時而和諧並存時而互相競爭。作為當地最有影響力的宗教,藏傳佛教為當地人提供了對抗天然災害的傳統基石,無論是作為理解災害的理論工具,或作為逃避災害的儀式工具。金博士的演講探討近代漢藏邊界藏傳佛教在祈雨儀式中作為儀式工具的重要階段。

金博士指出,儘管祈雨儀式由來已久,仍可從中觀察到邊境地區更深度地將印度-西藏佛教的基本經典運用在控制天氣的新嘗試。此儀式的發展,象徵著藏傳佛教在16世紀的第二波東傳風潮,成功地打入蒙古與中亞地區。同時,邊境地區宗教和歷史的發展與17世紀以來佛教知識體系的成熟和創新有著共同的背景因素。

第二場由法國籍卓夢德教授主講「儒家之哲學與政治領域的交叉點 : 古代及當代的觀察」,邀請臺北市立大學歷史與地理學系李淑珍教授擔任主持人。卓教授嘗試觀察宋代(960-1259)儒家哲學思想的發展及其重要性,以釐清特定哲學概念如何影響政治詮釋,後者又如何反過來影響哲學概念的發展。卓教授援引朱熹(1130-1200)的思想及經驗,談儒家與佛教對立觀念的反思,君道和「忠」的概念在政治詮釋層面的運作。

卓博士進一步以牟宗三(1909-1995)的創新哲學,與李明輝對往昔中國為何無法建立民主制度的看法為基礎,檢視當代新儒家對朱熹道統的批評,在中國文化和政治的重建上所扮演的角色。卓博士發現新儒家對於「民主和傳統文化相容」的堅定立場,使國民黨統治階層認知到:逐步推行民主化是不可逆的趨勢,也有助於和緩臺灣自由主義者的激進立場。

    金博士與卓教授的演講,是漢學中心近一個月來8場漢學講座的尾聲。8場講座涵蓋宗教、社會、神學、文學、電影、歷史等領域,內容精闢,足見本中心提供獎助學人優質研究環境之成效。
黃文德組長(右一)介紹主持人、主講人  
黃文德組長(右一)介紹主持人、主講人

會場全景  
會場全景

左起:劉國威教授、金漢雄(HANUNG KIM)博士  
左起:劉國威教授、金漢雄(HANUNG KIM)博士

聽眾提問  
聽眾提問

左起:李淑珍教授、卓夢德教授  
左起:李淑珍教授、卓夢德教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