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in Block Area
Menu Button
:::
Report on CCS Activities
寰宇漢學講座邀請傅家倩(Jia-Chen Fu)教授、耿華(Vladimir Kurdyumov)教授演講

漢學研究中心於2019718日下午舉辦兩場寰宇漢學講座,邀請本中心獎助訪問學人,美國埃默里大學俄羅斯及東亞語言文化系傅家倩(Jia-Chen Fu)助理教授,及俄羅斯莫斯科市立大學耿華(Vladimir Kurdyumov)教授分享研究成果。

第一場由美國籍傅家倩教授主講「另一種牛奶:中國的黃豆再造」,邀請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連玲玲副研究員擔任主持人。1980年代,國際角力場除了核能技術、太空競賽,還包括如何培育出體魄強健、高抵抗力、天資聰敏的國民。中國營養學家發現牛奶是中、西雙方飲食差距的關鍵。美國發起「Milk: It Does a Body Good」運動,鼓勵人民飲用牛乳。此情此景看在中國學者眼裡想必似曾相識:民國時期便存在的補充性營養品豆奶,曾被視為中國版的牛奶,提倡國民飲用。

在交通基礎建設及食物保存設備相對落伍的中國,推廣牛乳不切實際且產量亦不足。傅教授引中國營養學的先驅吳憲(1893-1959)等的論著,指出同樣具有高蛋白質及維生素,原料又不需進口的豆奶,足以彌補中國民眾膳食以穀物佔大宗而極少肉、蛋類的缺陷。無論1920年代的飢荒,1937年中日戰爭爆發,豆奶伴隨中國百姓──特別是老弱病患及兒童──度過危機,在扮演窮人的營養品上表現得十分稱職。透過豆奶的普及化亦衍生出種種資源分配相關細節,如豆奶是否應以兒童為優先供給對象?豆奶的價格應如何訂定?有什麼方法讓喝不起豆奶的清貧之人也得以享用?傅教授的演講討論營養學倡議者及庶民怎樣改造黃豆和豆奶,由此檢視營養學何以在近代中國開啟新頁。

第二場由俄羅斯籍耿華教授主講「臺灣及海外大學教育的中文類型學及基礎理論」,邀請臺北市立大學中國語文學系張淑萍助理教授擔任主持人。耿華教授的《漢語理論語法教程》在俄羅斯受到中文系所的廣泛使用。目前臺灣和中國大陸都紛紛將中文教師派往海外大學和高中。此情況下,理論知識非常重要:與屈折語素多的歐洲語言相比,通常中文使用者們較欠缺關於類型學、譜系學、語法的知識。此外,前往俄羅斯(或任何西方國家)的華語教師應該具備理解一種大前提,亦即該國並非「中文沙漠」,而是有自己的「學中文」傳統。耿教授指出,會研究中文和懂得教中文不能劃上等號。華語教師要能解釋語言的本質,涉獵中國的傳統方言與文言文,更進一步能討論海峽兩岸的歷史、文學、影視等話題。

耿華教授主張現今多數亞洲國家的華語教程學,都不脫西方國家,例如美國所設定的範疇。然而,亞洲語言和西方語言自語門(Language phylum)以降,便已生諸多歧異。根據目前的研究,漢語屬於SinoCaucasian 語門,可以假設,它能與西班牙和法國的巴斯克語,俄羅斯高加索人的語言相連。在類型學上,漢語是一種孤立語,並且是一種「話題優先」語言的:句子中不必表達動作者和動作的同化。漢語中的語言層次與歐洲語言相反:音素,詞彙,句子是「弱」的,沒有明顯民族意識。漢語中詞類靈活富彈性,不取決於詞彙:具體語義僅在語法上下文中才獲得,因此更適於談論「路線」、「範圍」、「位置」等類別。

全球化下,多語言能力乃是促進對外國文化認知,推展我國際能見度的利器。無論是「中國的牛奶」,或派遣華語教師前往外國,兩位教授的演講顯示了國家面臨不同大環境,為了保持競爭力所採取的各種戰略。

曾淑賢館長(左一)致詞  
曾淑賢館長(左一)致詞

會場一隅  
會場一隅

左起:連玲玲教授、傅家倩教授  
左起:連玲玲教授、傅家倩教授

傅家倩教授  
傅家倩教授

耿華教授  
耿華教授

耿華教授回答聽眾提問  
耿華教授回答聽眾提問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