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Menu Button
:::

活動報導

寰宇漢學講座邀請陳江浩先生演講

漢學研究中心於2022429日下午舉辦寰宇漢學講座,邀請本中心2022年度獎助訪問學人,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人類學系博士候選人陳江浩(Christopher K. H. Chan)先生主講「藝術、人類學以及雙重感性:設置當代的現場與視場」,並邀請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系林瑋嬪教授主持。

陳先生的演講聚焦於一個當代藝術祭的製作及展覽與其實地情況的特定場域性的交叉,從而探討一種當代感性的「雙重束縛」。他以「媒介化的他者(mediated otherness)」來稱呼這種將當代人類學概念化的方法。此種方法透過策展者、藝術家與藝術展覽的觀客等視角進行。他們有著民族志的意義,與「他者」(相異的民族、物種、地區、歷史)交流。陳先生的田野調查以馬祖群島為例,考察當代文化生產任務中政治與美學的雙重性(或雙面性)。什麼樣的邏輯支撐著藝術家與環境之間「共同創作」的藝術作品,這種感性——以及其二重性——又如何指向對未來東亞政治氣候變化的不同擔憂

採取人類學的方法,本研究通過藝術家和策展人了解在陸地、海洋與民族國家概念的邊緣島嶼的藝術生產,並聚焦於就我們在異地和歷史上的雙重感性,如何看待「他者」與「自我」提出新的當代人類問題。陳先生在演講中透過三個藝術策展的案例,解說了理解美學與文化感受性的三種途徑。他同時也指出,由於馬祖地理位置上的特殊性,在人類學研究裡中國時常成為背景,不僅是「敵國」的象徵,也是人類學上「不受歡迎的他者」的代表。長期於馬祖進行各種調查的主持人林教授,則以在地的角度分享看法:向來甚少進入臺灣本島視界中的馬祖,何以在近年成為人類學、民族學研究者的熱門場域。她建議陳先生日後的研究方向可以更擴充「人」的要素,不僅從藝術,更從經濟、社會甚至馬祖居民的日常生活,尋找其中的連結性與一體性。

因應疫情變化,本中心根據去年經驗,將講座調整為線上進行,約有40餘人上線參與。在政策方向逐漸開放的現在,外籍學人將陸續來臺,本中心也將以最謹慎的態度,兼顧防疫與推動國際學術交流。

左起:林瑋嬪教授、黃文德組長、陳江浩先生  
左起:林瑋嬪教授、黃文德組長、陳江浩先生

左起:林瑋嬪教授、陳江浩先生  
左起:林瑋嬪教授、陳江浩先生

陳江浩先生  
陳江浩先生

網路截圖  
網路截圖

主持人林瑋嬪教授講評  
主持人林瑋嬪教授講評

回頂端